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玉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玉田穴

玉田為經外奇穴之一,首見於唐代《千金要方》,原載於治療腰背轉筋、筋攣急痹之症,後由《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》正式列為經外穴。其定位於第四骶椎棘突下凹陷處,屬骶部要穴,與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氣血運行相關。

定位與取穴

玉田穴位於骶骨區,當第四骶椎棘突下方。臨床取穴時,可先觸摸骶骨正中之骶中嵴,順序向下至第四骶椎凹陷處,即為本穴。其周邊分佈有骶神經後支及血管叢,深層鄰近盆腔器官。

主治功能

  1. 產科難症
    玉田穴自古用於催產,《千金要方》提及灸療可助氣血下達胞宮,調節產道氣機滯澀,緩解難產所致氣血瘀阻。
  2. 腰骶疼痛
    對骶椎勞損、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腰骶痠痛、活動不利有效,常配合委中、大腸俞等穴共奏舒筋活絡之效。
  3. 筋脈拘急
    主治腓腸肌痙攣(腳轉筋)及下肢筋攣,緣於其位近骶神經分支,刺激可調節足太陽經筋氣血,緩解攣急。

刺灸方法

  • 針刺:以淺刺為主,針尖向上沿皮刺0.5-1寸,得氣後留針,適用於急性筋攣或痛症。
  • 艾灸
    • 直接灸:艾炷灸3-5壯,溫通骶部陽氣,尤適虛寒型難產或慢性腰痛。
    • 溫和灸:艾條懸灸5-10分鐘,適用於氣血不足之筋脈失養。

中醫理論闡釋

玉田穴所在骶部為督脈與膀胱經交會區域,督脈主一身之陽,膀胱經主筋所生病。此穴能激發陽氣、疏調經筋,符合「經脈所過,主治所及」之理。其催產機制,則與調動衝任二脈、促進胞宮氣血流通有關,結合灸法則可溫化陰寒凝滯。

臨床配伍舉例

  • 難產:配三陰交、合谷以增強活血下行之效。
  • 腰骶痛:配八髎、腰陽關加強局部氣血疏通。
  • 腓腸肌痙攣:配承山、崑崙以柔筋解痙。

玉田穴作為少用卻效專之奇穴,體現中醫「以痛為腧」與整體調節之特色,臨床運用需結合辨證,發揮其獨特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