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玉翳浮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玉翳浮滿

病證名,首載於《世醫得效方》卷十六。此證可分為外障內障兩類,其病機、表現及治法各有差異,分述如下:

一、外障類:玉翳遮睛

此症屬外障眼病,多因風熱邪毒上攻於目,或肝經鬱火、陰虛火旺所致。其特徵為黑睛生翳,翳膜色如白玉,遮蓋瞳神,致使視物模糊甚或失明。

  • 病機:邪熱蘊結角膜(黑睛),氣血瘀滯,化生翳障;或久病傷陰,虛火上炎,翳膜難消。
  • 臨床表現:患眼畏光流淚、澀痛難睜,黑睛表面可見白色或玉色混濁翳障,嚴重者翳厚而遮滿瞳神。
  • 治法
    • 實證(風熱壅盛):宜疏風清熱、退翳明目,方用菊花決明散加減。
    • 虛證(陰虛火旺):宜滋陰降火,選用滋陰降火湯消翳劑
    • 外治:可配合退雲散點眼,或針刺攢竹、瞳子髎等穴。

二、內障類:水晶障翳症

《審視瑤函》記載,此症屬內障範疇,描述為「眼內障如水晶色,厚而光滑且清白,瞳子隱隱內中藏,視物蒙如雲霧隔」,又名水晶障翳玉翳浮滿冰瑕翳

  • 病機:多因肝腎虧虛、精血不足,或痰濕上泛,凝聚於睛珠(晶狀體),導致晶體混濁。
  • 臨床表現:瞳神內可見水晶樣渾濁,光滑厚實,視物如隔雲霧,漸至昏矇。其翳固定不動,與外障翳之浮動不同。
  • 治法
    • 肝腎兩虛:宜補益肝腎、益精明目,方用杞菊地黃丸石斛夜光丸
    • 痰濕阻絡:需化痰利濕、通絡開竅,選溫膽湯加減。
    • 若翳定形深,中醫傳統認為需待其「老定」(成熟),方可考慮金針撥障術(古代手術療法)。

鑒別要點

外障之玉翳生於黑睛表層,多伴紅赤疼痛;內障之玉翳浮滿則位於瞳神內側,外表無癥,唯視力漸退。二者雖名近,然病位深淺懸殊,治法迥異。歷代醫家如《銀海精微》亦強調「辨翳當分內外,審其勢之動靜」,臨證需細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