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玉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玉英,乃中醫經穴之別名,首載於《針灸甲乙經》。此穴屬任脈,亦稱「玉堂」,為人體氣機升降之要衝,與心神、肺氣相通,具調和陰陽、宣肺理氣之效。
經脈歸屬與定位
玉英(玉堂)位於任脈之上,具體位置在胸部,當前正中線上,平第3肋間隙,即兩乳頭連線中點(膻中穴)上一肋處。此處為宗氣所聚,與心肺功能密切相關,針灸或按摩此穴可影響上焦氣機。
名稱釋義
- 玉英:
「玉」喻純淨貴重,「英」指精華外現。此名反映穴位如玉石般澄澈,能斂藏精氣並外輸於體表,調節心神與呼吸。 - 玉堂:
「堂」為殿堂之義,象徵此穴如宮殿般匯聚氣血,主宰胸中陰陽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玉堂」為五臟精氣上華之處,與「膻中」共司氣血布散。
中醫理論與功能
- 調氣寬胸:
玉英穴近肺臟,屬任脈而絡陰經,能肅降肺氣、緩解胸悶咳喘。《針灸大成》載其主治「胸膺疼痛、咳逆上氣」,臨床配伍膻中、中府可增強理氣之效。 - 寧心安神:
穴鄰心包,透過任脈與衝脈相通,可安定心神,用於心悸、失眠。古醫籍認為其能「使心神得玉之潤,煩躁自消」。 - 通調水道:
任脈總任陰脈,玉英穴亦間接參與水液代謝。針刺此穴可助肺氣宣發,行水消腫,如《類經圖翼》稱其「治痰飲停胸」。
古籍文獻考據
- 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玉堂,一名玉英,在膻上一寸六分陷者中。」
- 《醫宗金鑒》:「玉堂主灸氣逆胸,喉痹吐沫咳痰凶。」指出其對氣逆、喉痹的療效。
- 《針灸聚英》進一步闡釋,玉英為「氣之海門」,與腎氣相引,可治虛勞喘嗽。
配伍應用
- 配膻中、內關:治胸痹心痛,增強寬胸解鬱之效。
- 配肺俞、尺澤:宣肺平喘,適用於風寒咳喘。
- 配神門、三陰交:養心安神,調治失眠多夢。
玉英穴臨床多用毫針平刺或艾灸,因位於胸部,古法強調「刺不過三分」,以避傷及內臟。其名承載中醫對人體「玉府精華」的哲學觀,體現經穴與自然之氣的相應關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