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便下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大便下血,是指排便時或排便後,從肛門流出鮮紅或暗紅色的血液。大便下血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出血現象,多見於結腸、直腸和肛門疾病,如痔瘡、肛裂、直腸息肉、直腸腫瘤、潰瘍性結腸炎、腸結核等。大便下血還可見於全身性疾病,如血液病、肝硬化、腎功能衰竭等。
大便下血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排便時或排便後,從肛門流出鮮紅或暗紅色的血液。血液量多少不一,可為點滴狀、絲線狀、噴射狀或大便表面覆蓋一層血液。大便下血常伴有便秘、腹痛、腹脹、肛門墜脹等症狀。
大便下血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肛門指診、直腸鏡檢查、腸鏡檢查等輔助檢查,可以做出診斷。
大便下血的治療根據病因不同,治療方法也不同。對於痔瘡、肛裂等肛腸疾病引起的大便下血,可以通過手術治療、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。對於血液病、肝硬化、腎功能衰竭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大便下血,需要根據原發病進行治療。
大便下血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出血現象,如果出現大便下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