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鬱熱衄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鬱熱衄血是一種中醫疾病名稱,指的是在鬱熱的情況下出現的衄血證。根據《丹溪心法.衄血》的描述,鬱熱衄血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病因。

一種是由於肝膽積聚熱氣,同時心腎的陰氣受損所引起的,患者可能會出現脅痛、口苦、煩躁不安和失眠等症狀。此時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燥熱、滋陰和泄熱,可以使用河間生地黃散加減來治療。

另一種是由外感邪熱鬱積於陽明無法發散所引起的。這種情況下,患者可能會出現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、失眠,或是身體發熱和口渴,脈搏會比較長而洪大,並且沒有出現汗液。對於這種情況,可以使用乾葛解肌湯來治療。如果出現了出汗的情況,則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加升麻和乾葛來治療。

鬱熱衄血這種病證可能會在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肝硬化、血液病和多種傳染病等情況中出現。如果需要更多的相關訊息,可以參考衄血的相關資料。

下面是《丹溪心法.衄血》的原文:

“衄血之證,有因外感,有因內傷。外感者,以邪熱鬱於陽明不得發越,故目痛鼻乾不眠,或身熱口渴,脈長而洪,無汗者,用乾葛解肌湯。有汗者,用犀角地黃湯加升麻、乾葛。內傷者,以肝膽鬱熱,心腎之陰受損所致,故脅痛口苦,煩躁不眠等症。治宜清火解鬱,滋陰泄熱,用河間生地黃散加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