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鬱熱衄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鬱熱衄血,中醫病名。因鬱熱在里所致的衄血證。見《丹溪心法.衄血》。
鬱熱衄血有兩種病因:
- 肝膽鬱熱,心腎之陰受損所致者,伴見脅痛口苦、煩躁不眠等症。治宜清火解鬱,滋陰泄熱,用河間生地黃散加減。
- 外感邪熱鬱於陽明不得發越所致者。證見目痛鼻乾不眠,或身熱口渴,脈長而洪,無汗者用乾葛解肌湯,有汗者用犀角地黃湯加升麻、乾葛。
本證見於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肝硬變、血液病及多種傳染病過程中。參見衄血條。
《丹溪心法.衄血》原文如下:
“衄血之證,有因外感,有因內傷。外感者,以邪熱鬱於陽明不得發越,故目痛鼻乾不眠,或身熱口渴,脈長而洪,無汗者,用乾葛解肌湯。有汗者,用犀角地黃湯加升麻、乾葛。內傷者,以肝膽鬱熱,心腎之陰受損所致,故脅痛口苦,煩躁不眠等症。治宜清火解鬱,滋陰泄熱,用河間生地黃散加減。”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