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鬱熱失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鬱熱失血,中醫名詞,是指表寒束閉,熱鬱於經,熱邪迫血外溢的證候。

《金匱翼·諸血統論》中說:「鬱熱失血者,寒邪在表,閉熱於經,血為熱迫,而溢於絡外也。勿用止血之藥,但疏其表,鬱熱得舒,血亦自止。」

如果肺氣已經虛弱,外邪熱氣還沒有消退,就會出現咳嗽、咽乾、吐血、嗽血等症狀。治療時,應該使用甘潤養血的藥物,輔以辛涼的藥物來治療肺部,可以使用大阿膠丸、大薊飲子、龍腦雞蘇等方子。

鬱熱失血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吐血、咳血、鼻衄、便血等。吐血的顏色鮮紅,量比較多,而且吐血之後會感到口乾舌燥、心煩氣躁。咳血的顏色鮮紅,量比較少,而且咳血之後會感到胸悶氣短、咳嗽不止。鼻衄的顏色鮮紅,量比較少,而且鼻衄之後會感到頭暈目眩、頭痛欲裂。便血的顏色鮮紅,量比較多,而且便血之後會感到腹痛、腹瀉

鬱熱失血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疏表散寒。如果患者的症狀比較輕,可以使用麻黃、桂枝、白芍、生薑、大棗等藥物來疏表散寒。
  2. 清熱涼血。如果患者的症狀比較重,可以使用大黃、黃芩、黃連、丹皮、赤芍等藥物來清熱涼血。
  3. 養血止血。如果患者的症狀已經出現了貧血,可以使用阿膠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黃等藥物來養血止血。

鬱熱失血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  3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如果出現了鬱熱失血的症狀,應該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