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腸移熱於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大腸移熱於胃,是指大腸的熱邪傳到胃,導致胃熱內盛,消化功能受損,進食後不能正常消化吸收,出現食慾正常或增強,但消瘦的症狀。

《素問·氣厥論》中記載:「大腸移熱於胃,善食而瘦,又謂之食亦。」王冰註:「胃為水谷之海,其氣外養肌肉,熱消水谷,又爍肌肉,故善食而瘦,又謂之食亦者,謂食入移易而過,不生肌膚也。」

大腸移熱於胃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運化失常,水谷停滯,大腸傳導失常,大腸熱盛,熱邪傳到胃,導致胃熱內盛。
  2. 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,導致胃氣不和,胃熱內盛。
  3. 外感熱邪,入侵人體,循經上犯,或內生濕熱,蘊結於大腸,大腸熱盛,熱邪傳到胃,導致胃熱內盛。

大腸移熱於胃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食慾正常或增強,但消瘦,面色萎黃,精神不振。
  2. 大便乾燥,或便秘,或腹瀉
  3. 舌紅,苔薄黃,脈細數。

大腸移熱於胃的治療,以清熱瀉火、健脾和胃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1. 葛根芩連湯:葛根、黃芩、黃連、甘草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濕退黃的功效,適用於大腸移熱於胃,兼有濕熱內蘊的患者。
  2. 白虎湯:生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。本方具有清熱瀉火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適用於大腸移熱於胃,兼有胃熱熾盛的患者。
  3. 參苓白朮散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藥、薏苡仁。本方具有健脾益氣、利濕滲洩的功效,適用於大腸移熱於胃,兼有脾虛濕盛的患者。

大腸移熱於胃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飲食要清淡,少吃肥甘厚味,多吃蔬菜水果。
  2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3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4. 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