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筆管癬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筆管癬
筆管癬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「圓癬」之一類,因其皮損形狀細小如筆管而得名,首見於朱仁康《實用外科中藥治療學》。此症與圓癬同源,皆由外感風濕熱邪,蘊結肌膚,或接觸染毒,以致氣血失和,皮膚失養而成,然其病變範圍較小,特徵為邊界清晰、形如錢幣而微縮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筆管癬多因腠理不密,衛外不固,風濕熱邪乘虛侵襲,鬱於皮毛腠理之間;或由脾胃濕熱內蘊,外發肌表,與風邪相搏,纏滯不解而發。其病位在表,與肺、脾二臟相關,蓋肺主皮毛,脾主肌肉,濕熱鬱久化毒,凝聚成癬。
臨床表現
皮損多呈圓形或類圓形,邊緣稍隆起,色紅或暗褐,中央可有自癒傾向而呈環狀,表面或有細薄鱗屑,伴輕度瘙癢。好發於四肢、軀幹等處,因形小如筆管,故與泛發性圓癬有別。
辨證分型
- 風濕蘊膚證:癬疹色紅,邊界清晰,鱗屑細薄,瘙癢時作,舌淡紅苔薄白,脈浮數。
- 濕熱毒聚證:皮損暗紅,瘙癢劇烈,或見滲液結痂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治療原則
以祛風除濕、清熱解毒為主,外治輔以殺蟲止癢。內服方可選 消風散(風濕偏盛)或 萆薢滲濕湯(濕熱偏重)加減;外治常用 硫黃膏、 土槿皮酊 等塗敷,或以苦參、黃柏等煎湯外洗。
古籍考據
《外科正宗》論癬症云:「癬乃風熱濕蟲四者為患……形如雲朵,僵硬瘡癬」,雖未直言筆管癬,然其理相通。朱仁康更明確指出此症「形小如筆管」,補充了圓癬之細微變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