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元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元兒,乃中醫經穴之別名,最早見載於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後世醫籍對此穴名之記載略有差異:《針灸大成》稱之為「元見」,《循經考穴編》則記作「元沈」。此穴實為羶中穴之異名,屬任脈要穴,為氣會之所,亦為心包募穴,在中醫針灸與臟象理論中具特殊地位。
定位與解剖
羶中穴位於胸前正中線,平第4肋間隙,男子約當兩乳頭連線之中點。其解剖位置深層為胸骨體,布有第四肋間神經前皮支及乳房內動脈、靜脈分支。此處皮下組織薄弱,針刺時需審慎操作。
功能與主治
- 調氣機:
羶中為宗氣匯聚之處,《靈樞·海論》言「氣海有餘者,氣滿胸中」,此穴能調理上焦氣機,治療胸悶、喘咳、噎膈等氣逆之證。 - 寬胸理氣:
主治胸痹心痛,透過疏泄心包經氣滯,緩解心前區憋悶刺痛,常配內關、郄門同用。 - 催乳通絡:
為產後缺乳要穴,能促進乳汁分泌,與少澤穴相須為用。 - 安神定志:
對心悸、煩躁等情志失調有調節作用,蓋因心包代心受邪。
刺灸法
- 針刺:平刺0.3~0.5寸,局部沉脹感可擴散至心前區。
- 灸法:宜用艾條溫和灸,治療虛寒性胸痹;然此穴近心臟,古代醫家多主張「羶中禁灸」,今臨床可慎用隔物灸。
古典文獻佐證
- 《難經·四十五難》:「氣會羶中,氣病治此。」
- 《針灸聚英》:「主上氣短氣,咳逆,噎氣,喉鳴喘嗽,心胸痛。」
此穴別名「元兒」,或寓「先天元氣」之意,與其調理人體根本氣機之效相合。其名雖異,理實歸一,臨床應用當以辨證為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