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元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元見

元見,乃中醫針灸學之經穴別名,見載於《針灸大成》。此穴即為「羶中穴」,屬任脈要穴,為心包之募穴,亦為八會穴之「氣會」。

定位與取穴

羶中穴位於胸部正中線,平第四肋間隙,兩乳頭連線之中點處。取穴時,可令患者仰臥或端坐,於胸骨中線與乳頭水平線之交點處定穴。

功能與主治

羶中穴為宗氣所聚之處,主司呼吸、行氣寬胸,具調暢氣機、通絡止痛之效。中醫理論認為,氣滯、氣逆或氣虛諸證,皆可於此穴施治。其主治範圍包括:

  1. 胸痹心痛:氣滯血瘀所致之心胸憋悶、心悸不寧。
  2. 咳嗽氣喘:肺氣不宣或氣逆上衝引發之咳喘、痰壅。
  3. 乳癰乳少:氣血壅滯導致之乳腺疾患,或產後乳汁不通。
  4. 噎膈嘔逆:胃氣上逆之嘔吐、呃逆。

針灸療法

臨床多用毫針平刺或斜刺,深度約0.3~0.5寸,亦可施以艾灸。針刺時需注意手法輕柔,避免傷及胸膜。

配伍應用

  1. 配內關、足三里,寬胸理氣,治胸悶心悸。
  2. 配天突、肺俞,宣肺降逆,療咳喘氣逆。
  3. 配乳根、少澤,通絡下乳,治產後缺乳。

理論淵源

《靈樞·海論》云:「膻中者,為氣之海。」意指此穴為人身氣機升降之樞紐。後世醫家進一步闡發,認為羶中能調節一身之氣,凡氣病多取此穴,故《針灸大成》以「元見」為其別名,突顯其統攝氣機之根本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