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元神之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元神之府
元神之府為中醫術語,乃人體結構之名,指代腦。在中醫理論中,腦不僅為髓海,更為統攝精神、意識、思維活動之樞紐,故稱「元神之府」。
中醫對「元神之府」的認識
- 腦與五臟之關係
中醫認為,腦雖為獨立之器官,其功能卻與五臟密切相關。心主神明,肝主謀慮,脾主思,肺主氣,腎藏精生髓,諸臟之精氣皆上注於頭腦,助其發揮統御作用。若五臟失調,如腎精虧虛、肝陽上亢等,皆可影響腦之功能,導致健忘、眩暈、神志異常等病症。 - 腦為髓海
《靈樞·海論》云:「腦為髓之海。」髓由腎精所化,匯聚於腦,使腦充盈而神機靈活。若腎精不足,髓海空虛,則可致頭暈目眩、耳鳴健忘,甚則小兒發育遲緩、智力低下。 - 視覺與聽覺之根源
中醫古籍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目系」與「耳竅」皆上通於腦。如《靈樞·大惑論》載:「目者,五臟六腑之精也……上屬於腦。」故眼目昏花、耳聾耳鳴等症,除與肝腎相關外,亦與腦髓不足有關。 - 神志活動之主宰
「元神」即人體根本之神,主司認知、記憶、情感等。《本草綱目》言:「腦為元神之府,精髓之聚。」若腦府受邪,如痰擾清竅、瘀阻腦絡,則可見癲狂、譫語、昏迷等神志病變。
臨床應用
歷代醫家調治腦疾,多從補腎填精、益氣養血、化痰開竅、活血通絡等著手,如六味地黃丸益腎填精,通竅活血湯化瘀醒腦,皆以維護元神之府功能為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