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元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元陰
元陰,又稱「腎陰」或「天癸」,為中醫生理學之重要概念,與元陽相對,共為人體生命活動之本源。《景岳全書·卷一》記載:「元陰者,即無形之水,以長以立,天癸是也。」其強調元陰屬陰精,雖無具體形質,卻為滋養形體、維繫機能之根本物質。
元陰與腎陰之關係
在中醫臟象理論中,腎為「先天之本」,藏有元陰與元陽,二者協調以維持生命活動。元陰特指腎中陰精,具滋潤、濡養之功,為臟腑陰液之源。《黃帝內經》謂「腎者主水,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」,元陰即為此精微之體現,主司生長發育、生殖機能及腦髓生成。
元陰與天癸
「天癸」一詞源於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,指腎中精氣充盈後所化生之物質,主導生殖能力之成熟與衰退。元陰為天癸生成之基礎,二者皆屬腎陰範疇,但天癸特指生殖相關之精微,而元陰涵蓋更廣,包含全身陰液之根本。
元陰之生理功能
- 滋養臟腑:元陰濡潤五臟六腑,尤以心、肝、肺為要。例如,心陰賴腎陰上濟以制心火,肝陰需腎水涵養以防陽亢。
- 主司生殖:與天癸協同,調節女子月經、男子精液,為生育機能之根基。
- 充腦髓:腎陰上注於腦,維持智力與精神活動,故《靈樞》言「腦為髓之海,而髓生於腎」。
- 平衡陽氣:與元陽互根互用,陰平陽秘方保氣血調和,若元陰虧虛,常見虛熱、盜汗、腰膝酸軟等症。
元陰與病理關聯
元陰不足多因久病耗損、房勞過度或年老體衰所致,臨床表現如眩暈耳鳴、失眠多夢、舌紅少苔等,治法以滋補腎陰為主,常用藥物如熟地黃、山茱萸、龜板等。
元陰之說貫穿中醫理論體系,既為人體陰液之總源,亦為生命活動之潛能所在,其與元陽的動態平衡,乃中醫養生與辨證之核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