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原絡配穴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原絡配穴法
基本概念
原絡配穴法係針灸學中重要嘅配穴方法之一,其以本經原穴為主,配以相表裡經絡之絡穴為輔,形成主客相配嘅治療體系。此法又稱「主客配穴法」,強調臟腑表裡相合關係,體現中醫整體觀念同經絡學說嘅臨床應用。
理論基礎
原穴之意義
原穴乃十二正經原氣所匯聚之處,《難經·六十六難》云:「五臟六腑之有疾者,皆取其原也。」原穴能反映臟腑功能狀態,調整原氣,主治本臟本腑病變。
絡穴之作用
絡穴為十五絡脈在體表之主要穴位,具有聯絡表裡兩經嘅功效。陰經絡穴走向陽經,陽經絡穴走向陰經,形成經氣互通之橋樑。
表裡配合理論
根據臟腑相合關係,原絡配穴法運用肺與大腸、脾與胃、心與小腸等表裡經脈之聯系,達到協同治療效果。
具體操作
臨床應用時,先取病變經脈之原穴為主,再配以其相表裡經脈之絡穴為輔。舉例而言:
- 肺經病變:取本經原穴太淵(主),配大腸經絡穴偏歷(客)
- 心經病變:取本經原穴神門(主),配小腸經絡穴支正(客)
- 肝經病變:取本經原穴太衝(主),配膽經絡穴光明(客)
- 脾經病變:取本經原穴太白(主),配胃經絡穴豐隆(客)
臨床應用特點
雙向調節
原絡配穴兼具以下功效:
- 調節本經臟腑功能(原穴作用)
- 協調表裡經氣血平衡(絡穴作用)
標本兼治
原穴主治本臟本腑根本病變,絡穴則處理表裡經兼證,體現中醫「治病求本」原則。
氣血同調
原穴偏重調氣,絡穴長於理血,配合使用能全面調節氣血運行。
十二經原絡配穴表
經脈 | 原穴(主) | 表裡經絡穴(客) |
---|---|---|
肺經 | 太淵 | 大腸經偏歷 |
大腸經 | 合谷 | 肺經列缺 |
胃經 | 衝陽 | 脾經公孫 |
脾經 | 太白 | 胃經豐隆 |
心經 | 神門 | 小腸經支正 |
小腸經 | 腕骨 | 心經通里 |
膀胱經 | 京骨 | 腎經大鍾 |
腎經 | 太溪 | 膀胱經飛揚 |
心包經 | 大陵 | 三焦經外關 |
三焦經 | 陽池 | 心包經內關 |
膽經 | 丘墟 | 肝經蠡溝 |
肝經 | 太衝 | 膽經光明 |
此配穴法體現經脈相互為用嘅理論,臨證當隨證加減,靈活運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