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猿猴摘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猿猴摘果
中醫小兒推拿手法「猿猴摘果」之解析
「猿猴摘果」乃中醫小兒推拿重要手法之一,屬十三大手法中的一種傳統操作技法,主要用於調理小兒脾胃功能、消食化積與退熱。此法起源於明代《小兒按摩經》,後世醫家根據臨床經驗發展出多種變式,各具特色而療效相近。
歷史源流與理論基礎
此法最早記載於明代龔廷賢《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》,其操作手法模擬猿猴採摘果實之姿,符合中醫「取象比類」的理論思維。在中醫經絡學說中,認為此法能刺激三陽經與三陰經的交接要穴,通過調節經絡氣血來調整陰陽平衡,尤其適合小兒「稚陰稚陽」的生理特點。
主要操作方法與流派
1. 《小兒按摩經》手法
以雙手拇指和食指捏提小兒螺螄骨(即尺骨鷹嘴)處皮膚,通過反覆提拉刺激手太陽小腸經之小海穴,能疏通經氣,調節水穀運化。
2. 《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》手法
分陰陽操作法:左手從陽穴(陽池穴)捻動至總筋左側,右手從陰穴(太淵穴)向上捻動至關上。此法著重調節手三陰三陽經氣,通過推運八卦原理平衡臟腑功能。
3. 《小兒推拿秘訣》手法
雙手持小兒手腕,做牽拉與回縮的交替動作,模仿猿猴摘果的伸縮之勢。此法能伸展經筋、滑利關節,尤其適合伴有肢體強直或活動不利的病症。
4. 《幼科推拿秘書》耳部操作法
提拉耳尖與耳垂:拇指與食指捏提耳尖(對應足少陽膽經)向上,再扯耳垂(對應足少陰腎經)向下。透過耳部全息反射,調節肝腎功能,輔助退熱除煩。
5. 《釐正按摩要術》辨證操作法
此為辨證施治的進階手法:
- 寒證操作:從陰穴(三陰交)沿三關(前臂橈側)推至曲池(手陽明大腸經),再下推六腑(前臂尺側)至陽穴。此為「轉陽過陰」法,能升陽溫中。
- 熱證操作:反向操作為「轉陰過陽」,可清熱降火。
- 隨後按揉心(勞宮)、肝(食指指腹)、脾(拇指指腹)三穴,並根據寒熱進行不同方向的搖動。
治療原理與適應症
從中醫理論分析,「猿猴摘果」透過多種經絡途徑發揮療效:
- 消食導滯:刺激脾胃經絡,增強運化功能,適用於小兒乳食積滯、脘腹脹滿。
- 化痰除濕:通過調理肺脾經氣,促進水液代謝,改善痰多咳喘。
- 退熱除煩:平衡陰陽氣血,清泄三焦鬱熱,對外感發熱或食積化熱有效。
- 安神定驚:部分手法能寧心安神,輔助治療夜啼不安。
經絡與穴位的深層作用
- 陽穴與陰穴:通常指陽池(三焦經原穴)與神門(心經原穴),調節上焦氣機與心神。
- 三關與六腑:前臂橈側為陽,屬三關(脾、肝、腎三關);尺側為陰,稱六腑(大腸、小腸、膽、胃、膀胱、三焦),推拿此處能調整臟腑氣血。
- 螺螄骨處:尺骨鷹嘴附近分布小腸經小海穴,刺激此處可促進消化吸收。
此手法結合了經絡推拿與臟腑辨證的特點,明代周於蕃評價其「能開關通竅,調和陰陽」,清代張振鋆更進一步發展出辨證操作方法,使這項傳統技術更具臨床針對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