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遠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遠痹
遠痹為中醫病名,指日久不愈、邪氣深伏之痹證。其病機多因風、寒、濕等外邪侵襲人體,久留經絡關節,氣血運行不暢,痼結難解,形成纏綿難愈之證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提及:「長針者,鋒利身薄,可以取遠痹。」說明遠痹需以特定針具治療,以達深透祛邪之效。
病因病機
遠痹的形成與正氣虛弱及外邪久羈密切相關。若患者素體氣血不足,或肝腎虧虛,腠理疏鬆,外邪乘虛內侵,深入筋骨關節,久之則邪氣痼結,經絡閉阻。此類痹證常見於腰脊、骨解(關節間隙)等深層部位,如《類經》卷十九所言:「凡虛風之深入者,必內捨於骨解腰脊節湊之間。」
臨床表現
遠痹多呈慢性病程,症見關節疼痛日久,遇寒加重,痛處固定或遊走不定,甚則關節變形,活動受限。其疼痛特點為「深層痠痛」,不同於新痹之表淺劇痛,且常伴隨氣血瘀滯之徵,如局部膚色暗滯、肌肉萎縮等。
治療原則
歷代醫家強調,遠痹需以「深刺」及「溫通」為法。如《靈樞》主張用長針、大針透達病所,以疏泄深伏之邪;藥物治療則注重溫經散寒、活血通絡,如烏頭湯、獨活寄生湯等方劑,佐以蟲類藥(如全蠍、地龍)搜剔絡邪。此外,灸法(如隔薑灸、雷火灸)亦常運用,藉火氣溫煦以驅散沉寒痼冷。
遠痹反映了中醫對慢性痹證的認識,強調「邪深病久」與「標本虛實」的辨治思路,為臨床處理頑固性痹證提供重要參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