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遠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遠近」之探析

「遠近」一詞於中醫典籍中具有多重涵義,既包含空間距離之長短,亦涉及病理定位、病程久暫及人際倫理等層面。以下分項闡述其在中醫學中之特殊意涵:

一、空間距離之量度

《靈樞·經水》以地理水文為喻,論述十二經脈之氣血運行特性:「夫十二經水者,其有大小、深淺、廣狹、遠近各不同。」此處「遠近」指經脈循行路徑的空間跨度,如足太陽膀胱經自頭至足的縱向分布屬「遠」,而手厥陰心包絡於胸侷部的集中循行則屬「近」,此差異直接影響針刺深度與灸療壯數的臨床決策。

二、病位深淺之辨證
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提出:「氣有高下,病有遠近,證有中外。」此將「遠近」作為病位判準:

  • 表裡系統:邪在皮毛、肌腠為「近」,深入骨髓、五臟為「遠」
  • 經腑關係:經絡病變屬「近」,相應臟腑病變屬「遠」(如手太陰肺經病輕淺為近,肺臟本邪深重為遠)
  • 三焦定位:上焦心肺病位為「近」,下焦肝腎病勢為「遠」,故治上焦如羽(輕清),治下焦如權(沉猛)

三、病程演進之時態

《靈樞·五色》透過望診判斷疾病傳變:「察其散摶,以適遠近。」此處「遠近」指病程久暫:

  • 色散而浮:病近初起,邪未聚合
  • 色摶而沉:病遠日久,氣血凝滯
    如《傷寒論》太陽病傳變少陽謂「近」,轉入厥陰則為「遠」,影響「發表攻裡」的治療時機選擇。

四、脈絡關係之隱喻

《素問·湯液醪醴論》以「遠近」暗喻人體與環境的互動:「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。」延伸至臟腑理論:

  • 臟腑相合:膽附於肝為「近」,大腸與肺通過經脈相繫屬「遠」
  • 五志相勝:過喜傷心為直接(近),思勝恐為間接調控(遠)
    此概念在五行生剋與情志療法中有具體應用。

歷代醫家對「遠近」的詮釋更具體化,如張介賓《類經》強調「遠近異治」需配合氣血盛衰;葉天士《臨證指南醫案》論絡病時,區分「近血遠血」以指導槐花散與黃土湯之擇用。此概念貫穿中醫診斷、治則與方劑配伍等核心理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