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遠取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遠取法,又稱遠道選穴法,為中醫針灸治療中重要的選穴原則之一,指在病變部位的遠端選取穴位進行治療。此法基於經絡學說「經脈所過,主治所及」的理論,強調通過刺激遠離病灶的特定穴位,疏通經絡氣血,調節陰陽平衡,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
理論基礎

遠取法的核心思想源於《黃帝內經》「上病下取,下病上取」的治療原則。中醫認為,人體經絡系統內連臟腑,外絡肢節,氣血運行其間。當某處發生病變時,可通過刺激與該部位相關的遠端經絡穴位,調動氣血,激發經氣,使失衡的陰陽恢復協調。

應用原則

  1. 循經遠取:根據經絡循行路線,在病變經脈的遠端選取穴位。如:

    • 頭面部疾病:取合谷(手陽明大腸經)
    • 脾胃疾病:取足三里(足陽明胃經)
    • 腰背疼痛:取委中(足太陽膀胱經)
  2. 上下對應:運用「同名經相通」或「上下對應」理論選穴。如:

    • 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通,上肢病變可選取下肢陽明經穴位
    • 「腰背委中求」即為經典的上下對應取穴法
  3. 左右交叉:依《內經》「巨刺」、「繆刺」原則,病在左取右側穴位,病在右取左側穴位,尤多用於肢體疼痛、癱瘓等症。

常用遠取穴位舉隅

  • 合谷:主治頭面五官疾病
  • 列缺:治頭項強痛、咳嗽
  • 足三里:調理脾胃、強壯全身
  • 委中:緩解腰背疼痛
  • 太衝:疏肝理氣,治頭目疾患

臨床意義

遠取法體現了中醫「整體觀念」的治療思想,通過遠端經絡調節實現局部治療效果。此法不僅擴大治療範圍,更避免在病位直接施治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,在急慢性疾病中均有廣泛應用,為針灸配穴的重要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