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遠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遠聽

中醫生理解釋
遠聽為聽力敏銳之謂,屬腎氣外顯功能之一。《靈樞·師傳》明言:「腎者主衛外,使之遠聽,視耳好惡,以知其性。」此處揭示腎與聽力之密切關聯。中醫理論中,腎開竅於耳,腎精充盈則耳竅得養,故能辨音清晰、聞聲及遠;反之,腎精虧虛則耳鳴、耳聾,聽力漸衰。

臟象學說基礎

  1. 腎精與聽力
    腎藏先天之精,主骨生髓,髓海充盈上濡耳竅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腎氣通於耳,腎和則耳能聞五音」,說明聽力之優劣直接反映腎精盛衰。臨床上,年長者腎精自然虧耗,多見聽力減退,即「腎虛耳聾」之證。
  2. 經絡聯繫
    足少陰腎經雖未直接上行至耳,然透過經別與耳相通。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少陽膽經皆環繞耳周,腎精可借少陽經氣上達耳竅,共司聽覺。故《雜病源流犀燭》云:「耳屬足少陰,然三焦、膽經亦絡於耳。」

古典醫籍佐證
除《靈樞》外,《難經·四十難》亦載:「耳者,腎之候。」意指耳為腎之外候,其功能狀態可窺腎氣虛實。隋代《諸病源候論》進一步闡述:「腎氣不足,則耳鳴而聾。」後世醫家據此發展出「補腎聰耳」之治法,如六味地黃丸、耳聾左慈丸等方,皆以填精補腎為要。

聽力與五臟關聯
雖腎主耳,然五臟皆可影響聽力:

  • :心寄竅於耳,心火亢盛可致耳暴鳴。
  • :肝氣鬱滯化火,循少陽經上擾,則耳脹痛、突發耳聾。
  • :脾胃虛弱,清陽不升,耳竅失養而聽力蒙蔽。
    此即《證治準繩》所言:「耳聾之因,非獨在腎。」

臨床意義
遠聽不僅為生理狀態描述,亦為診斷腎氣盛衰之指標。古醫家診病時,常觀察患者耳廓色澤、形態及聽力敏銳度,綜合判斷腎之功能。例如:耳輪枯槁、聽力遲鈍者,多責之腎精枯竭;耳廓紅潤、遠聽如常者,則腎氣充沛之象。

現代詮釋
從中醫「整體觀」視之,聽力維護需注重:

  • 精血保養:避免過勞耗精,節慾存精。
  • 經氣疏通:導引、針灸少陽經穴(如翳風、聽會)以助經氣貫耳。
  • 情志調攝:肝鬱火旺者宜疏泄,防氣火循經上灼耳竅。

此說法融合臟象、經絡、病因學說,全面體現中醫「以耳察腎」「治耳調臟」之特色理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