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遠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遠血──病名,指的是在排便後出現的出血症狀。根據《金匱要略.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》的記載:“下血,先便後血,此遠血也。”《景嶽全書.雜症謨》中也提到:“血在便後者,其來遠,遠者或在小腸,或在於胃。”

遠血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脾氣虛寒,不能統血所致。

  2. 陰虛火旺,壯火食氣,脾陰虛而肺氣燥,失其收納所致。

  3. 肝經怒火,肺經憂鬱,導致血不藏收所致。

  4. 虛損不足,下血過多,脾氣不固,腎氣不強所致。

遠血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血色暗黑,脣淡口和,四肢不溫,舌淡苔白,脈細無力。

  2. 面色萎黃,手足厥冷,六脈微弱虛浮。

  3. 便血,先便後血,血量較多,或伴有腹痛、腹脹、便祕等症狀。

針對遠血,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,可選擇以下治療方法:

  1. 脾氣虛寒,不能統血者,可用黃土湯溫陽健脾,堅陰止血。

  2. 陰虛火旺,壯火食氣,脾陰虛而肺氣燥,失其收納者,可用人蔘清肺湯。

  3. 肝經怒火,肺經憂鬱,導致血不藏收者,可用歸脾湯加山梔、麥冬、五味,或丹梔逍遙散加阿膠、桑寄生、地榆。

  4. 虛損不足,下血過多,脾氣不固,腎氣不強者,宜大補肝脾腎三經,用人蔘養營湯補脾,膠艾四物湯加巴戟、甘草補肝,斷紅丸補腎。

關於遠血的預後,一般來說,如果能及時治療,病情是可以治癒的。但是,如果病情嚴重,或者治療不當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遠血的症狀,務必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