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候過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月候過多

基本概念

月候過多,又稱「月經過多」,乃中醫婦科常見病證之一,首見於北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百五十二「經血暴下」篇:「治婦人月候過多,血傷漏下不止,蒲黃丸方。」此證主要表現為經期出血量明顯超過常度,經期延長,甚或淋漓不盡。

病因病機

主要病機

中醫認為月候過多之病機,核心在於「衝任不固,經血妄行」。衝脈為血海,任脈主胞胎,二脈失固則經血失控。其具體病機可分為虛實兩類:

虛證

  • 脾氣虛弱:脾不統血,中氣下陷
  • 腎氣不足:腎虛封藏失職,衝任不固
  • 氣血兩虛:氣不攝血,血海不固

實證

  • 血熱妄行:陽盛血熱或陰虛內熱擾動血室
  • 血瘀阻滯:瘀血內停,新血不得歸經

辨證分型

1. 氣虛證

  • 主症:經量多、色淡質稀,面色㿠白
  • 兼症:氣短懶言,小腹空墜
  • 舌脈:舌淡苔薄白,脈細弱
  • 治法:補氣攝血固衝

2. 血熱證

陽盛血熱型

  • 主症:經量多、色深紅質稠
  • 兼症:心煩口渴,尿黃便結
  • 舌脈:舌紅苔黃,脈滑數

陰虛血熱型

  • 主症:經量多、色鮮紅質稍稠
  • 兼症:顴紅潮熱,咽乾口燥
  • 舌脈:舌紅少苔,脈細數
  • 治法:清熱涼血止血

3. 血瘀證

  • 主症:經量多、色紫暗有塊
  • 兼症:小腹疼痛拒按,血塊下後痛減
  • 舌脈:舌紫暗有瘀點,脈澀
  • 治法:活血化瘀止血

古典文獻補充

除《聖濟總錄》記載外,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云:「月候過多不止,或暴下者,由衝任虛損不能制其經血。」《傅青主女科》則指出:「婦人有經水過多,行後復行,面色萎黃,身體倦怠而困乏愈甚者,此乃血虛而不歸經也。」

發展演變

宋代以前多將此證歸屬於「崩漏」範疇。《諸病源候論》稱之為「月水不調」。《景岳全書·婦人規》則明確區分了「經多」與「崩漏」之別,提出「經早」、「經遲」、「經亂」之辨證體系。

歷代醫家對此證認識不斷深化,從最初簡單歸因於「風冷之邪」,逐步發展為重視臟腑氣血與衝任二脈的整體調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