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經不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,是指月經[1]周期、經量經色經質異常。月經不調[2]的病名最早見於《千金要方》卷四:「月經不調」篇。又有月水不調月使不調、月經不勻、月候不調失信經水無常經水不定經水不調、經不調、經氣不調經血不定經脈不調經候不勻經候不調等名。《婦科玉尺》:「經貴乎如期,若來時或前或後,或多或少,或月二、三至,或數月一至,皆為不調。」但現月經不調則泛指月經的周期、血量、血色和經質的異常。常見的有月經先期月經後期、月經先後無定期、月經過多[3]和月經過少[4]等。

月經不調的病因病機較為複雜,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:

  1. 先天[5]因素:如先天稟賦不足,或素體虛弱,或年齡過小,或產後、流產、哺乳等,均可導致月經不調。

  2. 後天[6]因素:如不良的生活習慣(如熬夜、久坐、吸菸、飲酒等)、精神因素(如情緒不穩定、精神緊張、壓力過大等)、飲食因素(如偏食、暴飲暴食等)、環境因素(如空氣污染、水質污染等)、藥物因素(如長期服用避孕藥、激素類藥物等)等,均可導致月經不調。

月經不調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、經量、經色和經質異常。月經周期異常可表現為月經提前、月經延後或月經先後無定期。月經量異常可表現為月經過多、月經過少或月經淋漓不盡。月經色異常可表現為月經鮮紅、月經暗紅或月經黑紫。月經質異常可表現為月經質稀薄、月經質粘稠或月經質有血塊。

月經不調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月經周期、經量、經色和經質等表現,結合患者的病史、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(如B超、血液檢查等)進行診斷。

月經不調的治療以調理月經為主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採用中藥內服、針灸推拿、艾灸等中醫治療方法。

月經不調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熬夜、不久坐、戒菸戒酒。

  2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過大。

  3. 合理飲食,避免偏食、暴飲暴食。

  4. 注意經期衛生,勤換衛生巾。

  5.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,及早發現和治療婦科疾病

月經不調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如果出現月經不調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月经_百度百科

  2. 月經不調症_百度百科

  3. 月經過多 - A+醫學百科

  4. 中醫婦科/月經過少 - A+醫學百科

  5. 先天八卦_百度百科

  6. 后天(美国2004年杰克·吉伦哈尔主演电影)_百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