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經不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月經不通
病證名,見載於《聖濟總錄》卷一百五十一「婦人月水不通」篇。此證屬婦科常見病症,指女子年逾十六周歲而未行經,或月經周期已建立而突然中斷三個月以上者,中醫又稱「經閉」或「閉經」。
中醫認為,月經不通之病因病機與臟腑、氣血、經絡失調密切相關,主要可分為虛、實兩類:
- 實證:多因氣滯血瘀、痰濕阻滯、寒凝血瘀等導致經脈阻塞,胞絡不通。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所言:「血氣痞澀,蘊積成瘀,月水不通。」臨床常見小腹脹痛拒按,經血色暗有塊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沉弦或澀。
- 虛證:多因肝腎不足、氣血虛弱、陰虛血燥等致沖任空虛,血海無以滿溢。如《傅青主女科》強調:「經水出諸腎,腎氣虧則經閉。」症見面色萎黃、頭暈心悸、腰膝酸軟,舌淡脈細弱。
在辨證論治上,中醫注重調和氣血、疏通經絡:
- 氣滯血瘀者,常用活血化瘀之劑,如《醫林改錯》血府逐瘀湯;
- 寒凝血瘀者,予溫經散寒,方選《金匱要略》溫經湯;
- 氣血虛弱者,宜補益氣血,選用人參養榮湯;
- 肝腎虧虛者,當滋補肝腎,方用歸腎丸加減。
此證亦與沖任二脈功能密切相關,因沖為血海,任主胞胎,故調理沖任為治療關鍵。歷代醫家如張仲景、傅山等,皆對月經不通有精深論述,並發展出針灸、推拿等外治法以輔助內服藥,標本兼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