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經後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月經後期

病證名。出《女科祕要》卷三。

月經後期是月經不調的一種表現,指月經週期延長、月經來潮時間推遲。它常由以下因素引起:腎虛、肝鬱、氣滯、血瘀等。各型月經後期的主要特點及原因如下:

  1. 腎虛型:多發於年輕女性,月經週期延長,月經量少而色淡質稀,伴有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、乏力健忘等症狀。

  2. 肝鬱型:多見於中年女性,月經週期延長,月經量少且色暗有血塊,胸脅脹痛,情緒不穩定,易怒易哭等症狀。

  3. 氣滯型:多發於產後女性,月經週期延長,月經量少而色紫黯,經行不暢,伴有小腹脹痛,舌質紫黯,苔薄白等症狀。

  4. 血瘀型:常見於老年女性,月經週期延長,月經量少且色暗有血塊,經行不暢,伴有小腹脹痛,舌質紫黯,苔薄白等症狀。

如果出現月經後期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醫生會根據病情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。此外,月經後期患者平時要注意以下事項:

  • 調理: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休息。
  • 飲食:飲食宜清淡,多攝取蔬菜水果,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中醫調理:可嘗試針灸、艾灸、中藥等方法來改善月經後期的症狀。
  • 保暖: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,以免加重病情。
  • 衛生:月經期間要注意衛生,勤換衛生巾,避免感染。

若出現嚴重症狀(如月經量過多、經期延長、小腹疼痛等),應及時向醫院尋求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