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經先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月經先期
病證名,出自《竹林女科證治》,又稱「經行先期」,指月經週期較正常週期提前,通常連續數個月經週期提前超過7天,甚至一月兩至。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與氣血失調、臟腑功能異常密切相關,臨床常見以下證型:
-
血熱證
- 陽盛血熱:素體陽盛,或過食辛燥,熱伏沖任,迫血妄行。症見經量多、色深紅、質稠,伴心煩口渴、舌紅苔黃、脈滑數。
- 陰虛血熱:陰虛內熱,擾動血室。經量少或正常,色鮮紅、質稠,兼顴紅潮熱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。
- 肝鬱化熱:情志不暢,肝鬱化火,下擾沖任。經量或多或少,色紫紅有塊,胸脅脹痛,口苦咽乾,脈弦數。
-
氣虛證
- 脾氣虛弱:勞倦過度或飲食失節,脾失統血。症見經量多、色淡質稀,神疲氣短,舌淡脈弱。
- 腎氣不固:先天不足或房勞多產,腎氣虧虛,沖任失約。經量少、色黯淡,腰膝痠軟,脈沉細。
治療原則以調理氣血、平衡陰陽為主。血熱者清熱涼血(如芩連四物湯、清經散);氣虛者益氣固沖(如補中益氣湯、歸脾湯);陰虛者滋陰清熱(如兩地湯)。此外,針灸常用三陰交、關元等穴以調理沖任。
本病因虛實錯雜,臨床需結合四診,辨明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