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月客

名詞出處:載於《神仙服食經》,為中醫典籍中對月經之別稱。

基本涵義:月客一詞,乃古人對女子月經之雅稱,其命名蘊含陰陽週期之理。中醫理論中,月經為「天癸至」之象,主由腎氣盛衰、衝任二脈調節,反映女子胞宮氣血盈虧與陰陽消長。《黃帝內經》謂「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」,即闡明日信月行,應乎自然節律,故稱「月客」,取其如月之盈虧、按期而至之意。

與臟腑經絡之關係

  1. 腎氣主導:腎藏精,主生殖,腎中精氣充盈則天癸至,推動月經來潮。《傅青主女科》強調「經水出諸腎」,腎陰腎陽平衡攸關月信調暢。
  2. 衝任二脈調攝:衝為血街,任主胞胎,二脈氣血充盛,下注胞宮而成月事。若衝任空虛或瘀阻,則月客失期,常見經少、閉經等症。
  3. 肝脾協調:肝主疏泄,調節血量;脾主統血,化生氣血。肝鬱血滯或脾虛血弱,均能影響月客之期量色質。

臨床關聯

  • 週期異常:如月客先期(經早)多責之血熱或氣虛;後期(經遲)常因血寒、血虛或氣滯。
  • 質色辨證:經色淡紅屬氣血虛;紫暗夾塊多為血瘀;經質稠黏或清稀,亦分候濕熱或陽虛。

古籍佐證
除《神仙服食經》外,《景岳全書·婦人規》亦言:「女子月事,本陰血也,屬衝任之所主。」《醫宗金鑑》則以「月信」稱之,強調其信而有期之特性,與「月客」同源異名,皆隱喻月象週期。

此詞既體現中醫取类比象之思維,亦為婦科辨證之重要基礎,後世醫家論經候病機,多溯源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