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期華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月期華水

出處
「月期華水」一詞首見於佛經《四分律》,為古代對女性月經之別稱。中醫學雖未直接沿用此稱謂,然其概念與傳統醫學對月經生理、病理之論述密切相關。

中醫理論基礎
中醫視月經為「天癸至」之表現,與腎氣、衝任二脈及氣血盛衰攸關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。」其中,「天癸」為腎精所化,主生殖機能;「衝任」二脈隸屬奇經,調節胞宮氣血。月經週期性來潮,反映陰陽消長與氣血盈虧之自然規律。

名詞涵義考據
「月期華水」之「華」字,暗喻經血為人體精華外現,與中醫「血為氣之母」「精血同源」之說呼應。而「水」字除指液態經血外,亦隱含「水生萬物」之意,契合中醫「月經應乎月象」之觀點,認為經期與月亮盈虧相應,具週期性與滋養特性。

與中醫名詞對照
古籍中月經亦稱「月信」「月事」「癸水」等。中醫強調經血質地、色澤、量之多寡可辨體質寒熱虛實,如經血色淡屬血虛,色紫暗多瘀,稠黏常為熱證,清稀多為寒。

病理關聯
若腎氣不足、衝任失調或氣血瘀滯,可致「月期華水」異常,如月經先後無定期、經閉、崩漏等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指出:「婦人以血為本,氣血宜行,其神自清。」故調經多從補腎、疏肝、健脾、調和氣血著手,以恢復「月事以時下」之常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