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蝕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月蝕瘡
月蝕瘡,病名。見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八十九。常見於小兒。多因胎毒未凈,肝膽清,脾經濕熱所致。症見耳上生瘡,時發時止,或隨月盈則劇,月虧則輕。治宜清熱解毒。方用黃連解毒湯加減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八十九引《聖惠方》曰:月蝕瘡,生於耳上,時發時止,或隨月盈則劇,月虧則輕,治宜清熱解毒。方用黃連解毒湯加減。
黃連解毒湯組成: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、芒硝、甘草。
用法:水煎服。
月蝕瘡的病因病機,多因胎毒未凈,肝膽清,脾經濕熱所致。胎毒未凈,指胎兒在母體內所受的毒素未能完全排出,如母親在懷孕期間,有感冒、發燒、腹瀉等疾病,或食用不潔食物,都會使胎兒受到影響,產生胎毒。肝膽清,指肝膽功能失調,肝主疏泄,膽主藏精,肝膽功能失調,會導致體內濕熱內生,濕熱內生,會加重胎毒的症狀。脾經濕熱,指脾經濕熱蘊結,脾主運化水濕,脾經濕熱,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水濕停留,加重胎毒的症狀。
月蝕瘡的臨床表現,主要表現為耳上生瘡,時發時止,或隨月盈則劇,月虧則輕。耳上生瘡,是月蝕瘡的主要症狀,多為小兒發病,瘡瘍多發於耳廓,呈現黃白色,有時伴有疼痛,時發時止,或隨月盈則劇,月虧則輕。
月蝕瘡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為主。方用黃連解毒湯加減。黃連解毒湯由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、芒硝、甘草組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瀉火通便的功效。黃連苦寒,能清熱燥濕,黃芩苦寒,能清熱解毒,梔子苦寒,能清熱利濕,大黃苦寒,能瀉熱通便,芒硝咸寒,能瀉火通便,甘草甘平,能緩急和中。月蝕瘡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為主,方用黃連解毒湯加減,可有效緩解月蝕瘡的症狀。
月蝕瘡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孕婦在懷孕期間,要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不潔食物,以免胎兒受到影響。
- 孕婦在懷孕期間,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以免加重胎毒的症狀。
- 孕婦在懷孕期間,要定期產檢,以便及早發現胎兒異常,並進行治療。
- 孕婦在分娩後,要注意做好產後護理,以免產後感染,加重胎毒的症狀。
- 小兒在出生後,要注意做好護理,避免受涼感冒,以免加重月蝕瘡的症狀。
- 小兒在患有月蝕瘡後,要及早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