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蝕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月蝕瘡

月蝕瘡是一種常見於小兒的病症,其病因主要是由於胎毒未凈、肝膽機能失調以及脾經濕熱等因素所致。具體症狀表現為耳上出現瘡疹,且病情時發時止,或隨著月份的變化而變劇或輕。治療方面,主要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原則,可適量使用黃連解毒湯來處理。

  • 病因病機:

    • 胎毒未凈:指母體內所存在的胎兒受到的毒素未能完全排出,如在懷孕期間母親感冒、發燒、腹瀉等疾病,或者食用不潔食物都有可能使胎兒產生胎毒。
    • 肝膽清:指肝膽功能失調,肝臟負責疏泄,膽固醇負責藏精。當肝膽功能失調時,會導致體內濕熱內生,進而加重胎毒的症狀。
    • 脾經濕熱:指脾經內積有濕熱,脾臟負責運化水濕。脾經濕熱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水濕滯留,同樣會加重胎毒的症狀。
  • 臨床表現:

    • 主要表現為耳上出現瘡疹,多發生在小兒身上,瘡疹多出現在耳廓位置,呈現黃白色,有時伴隨著疼痛感。瘡疹的出現時發時止,或者隨著月份的變化而變劇或輕。
  • 治療原則:

    • 主要以清熱解毒為治療原則,可以適量使用黃連解毒湯來治療。黃連解毒湯的組成包括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、芒硝以及甘草,具有清熱解毒、瀉火通便的作用。
  • 預防措施:

    1. 孕婦在懷孕期間要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不潔食物,以免胎兒受到影響。
    2. 孕婦在懷孕期間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以免加重胎毒的症狀。
    3. 孕婦在懷孕期間要定期進行產檢,及早發現胎兒異常並進行治療。
    4. 孕婦在產後要注意好產後護理,避免感染,加重胎毒的症狀。
    5. 小兒在出生後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感冒,以免加重月蝕瘡的症狀。
    6. 小兒若患有月蝕瘡,要及早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