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蝕疳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月蝕疳瘡,病名。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。多由風濕熱毒熏蒸所致。症見耳廓上生瘡,痛流黃水,時發時愈。治宜清熱除濕。可選用溫膽湯等加減。外用胡粉散。
月蝕疳瘡,又名月蝕疳、月蝕瘡。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載:「月蝕疳瘡,生於耳廓,痛流黃水,時發時愈。」《外科正宗》載:「月蝕疳,生於耳廓,痛流黃水,時發時愈,此風濕熱毒熏蒸所致。」
月蝕疳瘡多發於兒童,好發於春夏季節。其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風濕熱毒熏蒸:風濕熱毒侵襲人體,熏蒸耳廓,可導致月蝕疳瘡的發生。
- 肝膽濕熱:肝膽濕熱內蘊,外感風熱,可導致月蝕疳瘡的發生。
- 脾胃虛弱: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濕熱內生,可導致月蝕疳瘡的發生。
月蝕疳瘡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耳廓上生瘡:耳廓上可見紅腫、疼痛、流黃水的瘡瘍。
- 時發時愈:月蝕疳瘡的發病具有時發時愈的特性。
- 其他症狀:月蝕疳瘡患者可伴有發熱、頭痛、口苦、咽干、大便乾結、小便黃赤等症狀。
月蝕疳瘡的治療應以清熱除濕、解毒消腫為主。可選用溫膽湯、茵陳蒿湯、龍膽瀉肝湯等中藥治療。外用可用胡粉散、黃連膏等外用藥治療。
月蝕疳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個人衛生,保持耳廓清潔。
- 避免接觸風寒、暑濕等外邪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月蝕疳瘡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,如果治療不當,可導致耳廓潰爛、穿孔,甚至影響聽力。因此,一旦發現患有月蝕疳瘡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