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食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月食瘡

月食瘡是一種皮膚病,主要發生在小兒的耳郭上,表現為耳下生瘡,瘡口會爛痛且有膿汁。這種病名稱中的「月食」有兩種解釋:一種是指瘡發病部位廣泛,包括兩耳和鼻面間,並在下部的孔竅側出現,隨著月亮的盛衰而有變化;另一種是指專指耳下生瘡,瘡口會時好時壞。

月食瘡的病因主要與風濕搏於血氣有關。風濕是一種外邪,其性善行易變,容易入侵人體。且風濕性質燥熱,會耗損津液,使血液循環不暢,不暢則會產生瘀血,阻塞血流,進而產生熱毒,灼傷皮膚,形成月食瘡。

月食瘡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在耳郭上出現瘡口,有時會爛痛且有膿汁。這種病多見於小兒。

治療月食瘡的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。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來治療。

預防月食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勤換衣物,確保皮膚清潔。
  2. 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
  3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4. 一旦發現患病,要盡早治療。

如果不及時治療月食瘡,可能會引起其他併發症,如膿毒血癥或敗血癥。因此,一旦發現患病,要盡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