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使不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月使不調,病證名。出《脈經》卷九。指月經不調[^ref-月經不調]。詳該條。

《脈經》卷九:“月使不調,月事不來,或早或遲,或多或少,或色不正,或臭穢,或有血塊,或有血塊而痛,或有血塊而不痛,或有血塊而下膿,或有血塊而下血,或有血塊而下血膿,或有血塊而下血膿而痛,或有血塊而下血膿而不痛,皆為月使不調。”

月使,即月經。月經不調,是指月經周期、經量、經色、經質等方面出現異常。月經不調可分為月經先期、月經後期、月經頻數、月經稀發、月經量多、月經量少、月經色淡、月經色深、月經質稠、月經質稀等。

月經不調的原因很多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內分泌失調:月經不調最常見的原因是內分泌失調。內分泌失調可由多種因素引起,如精神因素、環境因素、營養因素、藥物因素等。
  2. 器質性病變:月經不調也可能由器質性病變引起,如子宮內膜炎、子宮肌瘤、卵巢腫瘤等。
  3. 其他原因:月經不調還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,如甲狀腺功能亢進、糖尿病等。

月經不調的治療方法因病因不同而異。如果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月經不調,可通過調節生活方式、藥物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。如果是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月經不調,則需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。

月經不調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不孕、貧血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女性朋友在出現月經不調的症狀時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