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事不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月事不來
名詞釋義
「月事不來」為中醫學病證名,首見於《素問·評熱病論》:「月事不來者,胞脈閉也。」意指女性月經應至而未至的病理狀態,屬於「經閉」範疇。此證主要反映生殖系統及相關經絡氣血運行異常,為婦科常見疾患。
中醫病機
- 胞脈閉阻
胞脈屬衝任二脈所主,與女子胞(子宮)相連。《素問》指出,胞脈閉塞可致月經閉止。閉阻之因多為氣滯、血瘀、痰濕等病理因素阻滯經絡,致氣血不通。 - 臟腑功能失調
- 腎氣不足:腎主生殖,藏精化血。若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耗傷,腎精虧虛,沖任失養,則月事難至。
- 肝鬱血虛:肝主疏泄,藏血。情志抑鬱致肝氣滯結,或久病耗血,肝血不足,衝任空虛,經血無源。
- 脾虛濕困:脾為氣血生化之源。運化失常則痰濕內生,阻滯衝任;或化源不足,血海空虛。
-
氣血失和
月經以血為本,以氣為用。氣血虛弱、血寒凝滯或血熱灼津,皆可致經閉。
臨床分類
-
虛證經閉
- 腎虛型:經閉日久,腰膝痠軟,頭暈耳鳴,脈沉細。
- 氣血兩虛型:經量漸少至停閉,面色萎黃,神疲氣短,舌淡脈弱。
-
實證經閉
- 氣滯血瘀型:月經驟停,少腹脹痛拒按,舌紫暗或有瘀斑,脈弦澀。
- 痰濕阻滯型:形體肥胖,胸悶泛惡,帶下量多黏稠,舌苔白膩,脈滑。
典籍論述
- 《婦人大全良方》:「月水不通,由勞傷血氣,致令體虛受風冷。」強調外邪與正虛交互為病。
- 《景岳全書》:「血枯之與血隔,本自不同。」分述虛實經閉之別,虛者補之,實者通之。
治法與方藥
中醫治療以「通補兼施」為則,虚者補腎填精、益氣養血;實者理氣活血、化痰除濕。
- 腎虛者:方用歸腎丸、左歸丸。
- 肝鬱者:選用逍遙散、血府逐瘀湯。
- 痰濕者:多以蒼附導痰湯加減。
此證須辨明虛實標本,結合體質調治,以恢復衝任氣血通調為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