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打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打傷,中醫病名。指因拳腳或器械擊打肢体而引致之傷損。見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五。因擊打部位不同,或所傷輕重之差異而見證各有區別。若體表輕傷,但見局部青紫腫痛。如見皮破出血,筋脈損傷,腫痛或形成瘀塊;如傷損於骨,而折斷者多見局部畸形,功能障礙。若頭部打傷,輕則眩暈,瘀腫血出;重則昏迷,噁心嘔吐,甚則暴亡。若傷及胸、腹內臟,則見胸悶氣急、胸痛、腹痛,嘔血、咳血、便血,或內出血,昏厥等。證治可各參見跌打損傷及內傷等條。

打傷是一種外傷,是由於外力作用於人體而引起的組織損傷。打傷的輕重程度,取決於外力的大小、作用部位、作用時間以及受傷者的體質等因素。

打傷的臨床表現,主要包括局部腫脹、疼痛、瘀血、皮膚破損等。如果打傷較重,還可能出現骨折、內臟損傷等。

打傷的治療,首先要根據病情進行急救處理,如止血、包紮、固定等。如果傷勢較重,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。在治療期間,還要注意休息、營養、護理等。

打傷的預防,主要是避免外力作用於人體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安全,避免發生意外。如果不慎發生打傷,要及時就醫治療。

以下是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五中關於打傷的論述:

“打傷者,其傷在皮膚,則青紫腫痛,皮破出血,筋脈損傷,腫痛或成瘀塊;其傷在骨,則折斷,多見局部畸形,功能障礙;其傷在頭部,則輕則眩暈,瘀腫血出;重則昏迷,噁心嘔吐,甚則暴亡;其傷及胸、腹內臟,則見胸悶氣急、胸痛、腹痛,嘔血、咳血、便血,或內出血,昏厥等。”

打傷是一種常見的外傷,在臨床上較為多見。它的治療方法,主要包括急救處理、手術治療、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、針灸治療等。在治療期間,還要注意休息、營養、護理等。

打傷的預防,主要是避免外力作用於人體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安全,避免發生意外。如果不慎發生打傷,要及時就醫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