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水不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月水不調:病證名稱及臨床表現

月水不調是指月經的週期、經量、經色、經質等出現異常的病證。月經是女性生殖系統週期性變化的表現,也是女性生殖功能的重要標誌。月經的週期、經量、經色、經質等都受內分泌激素的調節。月水不調常由內分泌失調、氣血失和、肝腎陰虛等因素引起。

月水不調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月經週期提前或延後:月經週期正常情況下為28天左右,但月水不調可使月經週期變短或變長。
  2. 月經量過多或過少:月經過多可能導致貧血,月經過少則可能表示子宮內膜不夠厚實。
  3. 月經顏色異常:正常月經應為紅色,但月水不調時可能出現深紅色、暗色、淡色等異常現象。
  4. 月經質地異常:正常月經應為液體狀,但月水不調可能導致月經凝塊、血塊等現象。
  5. 月經伴有疼痛:月水不調可能伴有下腹痛、腰痠等症狀。

月水不調的治療及預防

針對月水不調的治療,應該根據具體的病因和病情進行辨證施治。在中醫中,常用的中藥方劑包括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。

預防月水不調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:情緒變化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,進而影響月經的正常進行。
  2. 注意營養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食物:良好的營養攝取對於維持生殖系統的健康非常重要。
  3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:適度的運動可以改善身體免疫力和循環系統,有助於維持月經的正常進行。
  4. 避免寒冷刺激,注意保暖:寒冷可能導致子宮收縮,影響月經的正常流動。
  5.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,及早發現和治療月水不調:定期的婦科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月水不調的異常情況,並及時進行治療。

最後,若出現月經異常,應及早就醫,以免錯過治療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