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水不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月水不斷
病證名,指婦女月經周期異常,經血淋漓不絕、持續多日不止的病症。此症最早載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七:「婦人月水不斷者,由損傷經血,衝脈任脈虛損故也。」蓋因衝任二脈主司女子月事,若二脈受損或氣血失調,則經血失於固攝,遂致漏下難止。
病因病機
- 衝任虛損:
衝脈為「血海」,任脈主「胞胎」,二者共同調節月經。若因勞倦、多產(含流產)、久病耗傷,或先天稟賦不足,導致衝任氣血虧虛,固攝無權,則經血非時而下,綿延不絕。 - 氣虛不攝:
脾為氣血生化之源,主統血。若飲食勞倦傷脾,中氣不足,血失統攝,可見月水點滴難盡,色淡質稀,伴神疲乏力等症。《婦科玉尺》云:「氣虛不能攝血,故淋漓不斷。」 - 血熱內擾:
陰虛內熱或肝鬱化火,熱擾血室,迫血妄行,致經血淋漓。此類患者經色多鮮紅或深紅,質黏稠,或見心煩口乾、舌紅等熱象。《傅青主女科》指出:「血熱者,經水必先期而至,甚則旬日半月不止。」 - 瘀血阻絡:
寒凝、氣滯或外傷致瘀血內停,阻塞胞絡,血不歸經而妄行。臨床可見經血紫暗夾塊、小腹刺痛拒按等症。《血證論》言:「瘀血不去,新血不得歸經。」
辨證要點
中醫辨此症,首重明察氣血陰陽與衝任狀態:
- 虛證:經血色淡、質稀,伴氣短懶言、面色㿠白。
- 實熱證:經血量多色紅,心煩舌絳。
- 瘀血證:經血夾塊、腹痛拒按,舌暗有瘀斑。
古籍文獻溯源
除《諸病源候論》外,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要訣》稱此症為「經漏」,並分虛實論治;《景岳全書》則強調「調經之要,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,養腎氣以安血之室。」皆示人治病求本,非獨止血為務。
相關病名
此症與「崩漏」相似,然「崩」指經血暴下如注,「漏」為淋漓不斷,二者雖病機相類,然勢有緩急之異。月水不斷多屬「漏」之範疇,日久不癒亦可轉為血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