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飲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月飲瘡(旋耳瘡)

月飲瘡,即旋耳瘡。《肘後方》卷五記載:“月飲瘡,以竹刀刮之,以酒洗之,以綿裹之。”旋耳瘡是一種在耳朵旋轉處生瘡的病證,形狀像旋轉一樣,因此得名。《外科正宗》卷二記載:“旋耳瘡通常在耳朵旋轉處出現,呈現紅色,非常痛苦,像被火燒到一樣,伴隨著發熱、頭痛、身體發熱、煩躁、口渴、多飲水、尿液呈現紅色、大便祕結,脈搏洪大。治療此病應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痛為主,方劑可選用大青龍湯加減。如果是小兒患上旋耳瘡,宜使用小青龍湯加減治療。”

旋耳瘡通常是由於風熱之邪或外傷感染所引起。其主要臨床表現是在耳朵旋轉處出現紅腫熱痛,呈現旋轉狀,並伴隨著發熱、頭痛、身體發熱、煩躁、口渴、多飲水、尿液呈現紅色、大便祕結等症狀。

治療旋耳瘡時,應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痛為主。可以選用大青龍湯、小青龍湯等方劑加減治療。如果伴隨著發熱、頭痛、身體發熱、煩躁、口渴、多飲水、尿液呈現紅色、大便祕結等症狀,可以在原方中加入黃連、黃芩、石膏、知母、生地黃等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痛作用的藥材。如果是小兒患上旋耳瘡,可以在原方中加入牛黃、犀角、冰片等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痛作用的藥材。

旋耳瘡的病程較長,容易反覆發作。患者應該注意休息,避免疲勞,飲食宜清淡,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。如果症狀嚴重,應該及時就醫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