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月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月運

月運一詞首見於清代呂種玉所著《言鯖》一書,乃指女子月經之別稱。此稱謂源自中醫對女性生理週期與天地陰陽變化相應之理解,蘊含深刻之醫學哲理。

月運與中醫理論

在中醫典籍中,月運與「月候」、「月事」、「月信」等同屬月經之雅稱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。」此處雖未直言「月運」,然其論述之陰陽消長、氣血盈虛之理,實為月運說之理論基礎。

月運之名,反映出中醫將女性生理週期視為一種周而復始之自然規律,如同月相盈虧一般,有其固定節律。《醫宗金鑒》有言:「婦人月水,一月一來,如期而至,謂之月信。」此「如期而至」之特性,正與「運」字所指循環往復之意相通。

月運與臟腑經絡

從經絡臟腑角度論之,月運與以下系統密切相關:

  1. 衝任二脈: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,二脈盛衰直接影響月運之正常與否。《醫林改錯》指出:「血海者,衝脈也。衝脈盛則月事以時下。」
  2. 肝脾腎三臟

    • 肝主藏血,調暢氣機
    • 脾主統血,為氣血生化之源
    • 腎藏精,主生殖,為天癸之源

三臟協調,則月運如常;若有失調,則可致月經先期、後期、或前後不定期等症。

月運之生理表徵

正常月運應具備以下特點:

  • 週期:約28-30日,前後浮動不超過7日
  • 經期:3-7日
  • 經量:約50-80毫升
  • 經色:初淡紅,中暗紅,後漸淡
  • 質地:不稀不稠,無特殊氣味,無血塊

清代《醫宗金鑒》描述:「經血之色,始而淡紅,少頃即變為正紅,再變為紫紅,臨經將盡又變為淡黃色,此其常也。」

月運異常之分類

中醫自古對月運異常有詳細分類,主要包括:

  1. 周期異常:月經先期、月經後期、經亂
  2. 經量異常:月經過多、月經過少
  3. 經色異常:色淡、色紫、色黑
  4. 質地異常:稠粘、清稀、結塊
  5. 伴隨症狀:經行腹痛、腰酸、頭暈等
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云:「月水不調,有過期者,有不及期者,有當期而腹痛者,有來而或多或少者,此皆病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