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岳昌源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岳昌源(生卒年不詳),字魯山,號泗庵,清代浙江吳興人,為康熙年間(1662–1722年)著名醫家,以精研醫理、臨床診療與著述聞名。

學術背景與醫術特色

岳氏深諳中醫經典,尤擅傷寒與婦科,其學術根基承襲自明代王肯堂一脈,並結合個人臨證心得加以發揮。他重視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之理論框架,強調「六經辨證」在臨床中的樞紐地位,認為外感病機當以六經為綱,內傷雜病則需兼顧氣血臟腑之調和。此外,其對婦科胎產諸症的論治,亦體現了「扶正祛邪、調和衝任」的學術思想。

主要著作與醫典整理

  1. 《醫學津梁》(六卷)
    此書為岳氏刪補王肯堂《醫鏡》而成,內容聚焦臨床實用,對各科病症的辨證要點與方藥加減均有系統整理,反映其「由博返約」的醫學觀。書中特別注重脈象與證候的對應關係,並援引歷代醫家之說以佐證。
  2. 《重訂胎產證治》
    以王肯堂原作為基礎,重新編次婦科胎產相關論述,增補個人驗案與地方經驗方,如產後血暈、胞衣不下等急症處理,具鮮明實用性。
  3. 已佚著作

    • 《經野醫案》十二卷:匯集平生診療案例,據傳包含疑難雜病之六經辨治與婦科調經法。
    • 《醫學要領》《傷寒六經論》各二卷:前者或為提綱挈領之理論摘要,後者專論傷寒六經傳變規律,惜內容未得流傳。

歷史評價與影響

岳昌源之學術貢獻,在於整合明代溫補學派與傷寒理論,其著作雖多散佚,然透過現存《醫學津梁》可窺見其「融會古今、注重實效」之風格。清代吳中醫家曾評其「辨證精審,方藥簡當」,尤其對江南濕熱病證的處置,頗具地域特色。

(註:以上內容結合歷史文獻記載與中醫理論脈絡歸納,並未引申現代臨床應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