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雲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雲障
病證名,屬眼科疾患範疇,指黑睛(角膜)出現雲霧狀混濁的病變特徵。其名源自病變外觀如雲片遮障,故稱「雲障」。清代眼科專著《眼科纂要·卷四》對此有精要記載:「眼初發,赤腫若難開,雲障漸生失條理,久則血凝不散結成災,玉翳白皚皚,肝病積熱衝入眼胞來。」顯示古人已明確認識其病理演變與肝經積熱的關聯。
病因病機 本證多因肝經風熱上攻,或肝膽濕熱蘊蒸,致使氣血失和,痰濁瘀滯於目竅。《審視瑤函》指出:「翳膜之生,皆因肝臟積熱」,強調肝火上炎可灼傷目絡,導致角膜代謝失常。病久則熱邪傷陰,痰瘀互結,形成質地較密的玉翳,呈現「白皚皚」之態。
臨床表現 初起可見胞瞼紅腫難睜,白睛混赤,黑睛表面漸生點狀或片狀混濁,如雲霧浮動。若失治則轉為慢性,雲障增厚呈瓷白色,伴視物昏朦,甚者翳障遮瞳影響視力。清代《銀海精微》稱此類病變為「冰瑕翳」,描述其「如冰上之翳,薄而透亮」。
治法方藥 針對肝經實熱證型,傳統以清肝瀉火、化痰退翳為主。龍膽瀉肝湯為基礎方,酌加穀精草、密蒙花以明目;若痰濕明顯者可佐浙貝母、法半夏;瘀阻甚者加牡丹皮、赤芍。古籍《原機啟微》另載「退雲散」專治翳障,含當歸、蟬蛻等活血消翳之品。
相關辨析 需與「冰瑕翳」、「斑脂翳」等證相鑑別:《目經大成》云:「輕者如冰上淡煙,曰冰瑕;重者如脂凝斑點,曰斑脂」,提示雲障屬中等程度翳證。另與「凝脂翳」之急重特性不同,後者多伴黃液上衝,病勢凶險。
(注:本文保留古籍原文用字如「皚皚」、「翳」等術語,符合傳統中醫文獻表述習慣。方藥提及旨在反映歷史治法,實際運用須遵醫囑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