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打躬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打躬勢
打躬勢為中醫導引功法之一,屬傳統養生術,源自《易筋經》。其動作要領為:直立站定,雙足略分,與肩同寬,雙手抱頭,掌心緊貼耳門,以兩肘向後夾壓後腦,同時彎腰俯身,保持膝蓋挺直,頭部盡量下探至接近雙膝,隨後緩緩挺身還原。練習時需配合呼吸調息,牙關輕咬,舌尖抵上腭,使氣機內斂,形神合一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經絡氣血調和:此勢通過前俯拉伸,刺激督脈與膀胱經。督脈主一身之陽氣,膀胱經為五臟六腑之俞穴所聚,透過躬身動作,可疏通經絡,促進氣血運行,尤以腰背及下肢為要。
- 強健腰腎:腰為腎之府,打躬勢直接鍛鍊腰部肌肉與韌帶,間接溫煦腎氣。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,此勢有助強化腰腿筋骨,緩解腰膝酸軟。
- 升降氣機:俯身時引氣下行,起身時氣血回升,符合中醫「升清降濁」之理,可調和脾胃功能,改善氣滯濕困之證。
功法細節
- 形體要求:俯身時需保持脊柱逐節屈曲,避免猛然折腰,以達「筋長一寸,壽延十年」之效。
- 呼吸配合:初學者宜自然呼吸,熟練後可於俯身時呼氣,起身時吸氣,以增強氣血鼓盪之力。
- 意念導引:動作間可意守命門或丹田,強化內氣運轉,與形體動作相輔相成。
此勢兼具導引與內功特質,長期練習可收柔筋健骨、固本培元之效,為傳統中醫養生智慧之體現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