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運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運法

定義

運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泛指以柔和緩慢的力道,透過手指或手掌在體表進行環形移動,或活動患者關節的一種治療手法。根據操作部位與目的不同,可分為「體表運法」與「關節運法」兩大類。此手法強調輕柔勻緩,以達到疏通經絡、促進氣血運行之效。

體表運法

操作要點

  1. 接觸部位:主要以拇指指腹、掌根或大魚際為施力點。
  2. 運動方式:於穴位或特定部位作小範圍(直徑約2-3公分)的環形摩擦,速度緩慢均勻,每分鐘約6-8圈。
  3. 力度控制:僅作用於皮膚表層,不帶動深層肌肉,以受術者感到輕微溫熱為度。

臨床應用

  • 常用部位:頭面部(如太陽穴、印堂)、腹部(如神闕周圍)、手掌(如內勞宮)。
  • 功效
    • 頭部:醒腦開竅,緩解眩暈、頭痛。
    • 腹部:調和中焦,幫助脾胃運化。
    • 手掌:安神定志,適用於失眠、心悸。

文獻考據

  • 《釐正按摩要術》指出:「運則行之,謂四面旋繞而運動之也。宜輕不宜重,宜緩不宜急。俾血脈流動,筋絡宣通。」強調手法需輕緩以促進氣血流動。
  • 《推拿仙術》記載:「運者醫人用右手大指推也……周環旋轉故謂之運。」說明其操作以拇指為主,環形運動為特徵。

關節運法

操作形式

以被動方式帶動患者關節進行緩慢旋轉或屈伸活動,常用於肩、肘、腕、膝等可動關節,分為以下兩類:

  1. 小關節運法:如腕關節,以握持遠端肢體作順逆時針旋轉。
  2. 大關節運法:如肩關節,配合托舉、牽引等輔助動作。

臨床應用

  • 膏肓穴運法
    《壽世青編·十二段動功》提及:「運膏肓:此穴在背上第四椎下脊兩旁各三寸,藥力所不到。將兩肩扭轉二七次,治一身諸疾。」透過肩關節活動帶動膏肓區域氣血流通,改善肩背僵硬及內臟功能。
  • 與搖法區別
    運法幅度較小,速度更緩,強調「旋繞」而非大幅度擺動,多用於初級松解或體弱患者。

作用機理

  1. 氣血調和:通過輕柔刺激體表衛氣,激發經氣循行。
  2. 經穴啟閉:環形摩擦可調節穴位開合狀態,如運內關可調暢手厥陰經氣。
  3. 滑利關節:被動運動能鬆解筋膜黏連,改善關節活動度。

配伍應用

  • 常與摩法、揉法交替使用,先以運法定位疏導,再以揉法深入鬆解。
  • 在兒科推拿中,運八卦(手掌內八卦穴)常配合推脾經,用於調理小兒食積。

運法作為傳統推拿基礎手法,其「柔潤透達」的特性,充分體現中醫「以通為補」的治療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