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運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醫「運氣」學說詳解

一、歷史淵源
「運氣」為中醫核心理論之一,肇始於《黃帝內經》七篇大論(《天元紀》《五運行》《六微旨》等),至宋代成為太醫局考核醫者之重要科目,要求醫師掌握四時氣化規律與人體病機之對應關係。

二、核心概念
「運氣」為「五運六氣」之簡稱,以天干地支為推演工具,探究自然氣化與人體臟腑的動態平衡:

  1. 五運:以天干化五行(甲己化土、乙庚化金、丙辛化水、丁壬化木、戊癸化火),分主運、客運兩層:

    • 主運:固定劃分一年為五季,依序為木(春)、火(夏)、土(長夏)、金(秋)、水(冬),各主73日。
    • 客運:隨年干變動,反映該年異常氣化特徵,如庚年「金運太過」易現燥勝之證。
  2. 六氣:以地支定氣(子午少陰君火、醜未太陰濕土等),分主氣、客氣兩層:

    • 主氣:固定六時段(每氣主60.875日),依序為厥陰風木→少陰君火→少陽相火→太陰濕土→陽明燥金→太陽寒水。
    • 客氣:隨年支輪轉,含司天(第三氣)、在泉(終之氣),主導全年氣候偏勝。如辰戌年太陽寒水司天,則上半年多寒證。

三、氣化互動機制
運氣學說強調「氣相交臨」之動態影響:

  • 運氣同化:如戊午年「火運+少陰君火司天」,形成「天符」之年,火熱之象加劇。
  • 勝復鬱發:氣化過亢則招致復氣制約,如木運太過之年,燥金之氣後期反撲,見筋脈拘急兼乾咳。

四、病機應用

  1. 歲運病機:甲年土運太過,濕困脾土,易發脘痞、泄瀉;辛年水運不足,腎失溫煦,多見腰膝冷痛。
  2. 司天在泉辨證:寅申年少陽相火司天,火克肺金,咳血、鼻衄多發;巳亥年厥陰風木在泉,肝風內動,眩暈、抽搐易作。
  3. 客主加臨:客氣克主氣為「不相得」,如太陽寒水加臨少陰君火(冬寒壓制春溫),外感多見表寒裡熱證。

五、理論延伸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提出「六氣勝復治法」,如「風淫於內,治以辛涼」對應木運過勝之年,選用桑菊飲類方劑。後世醫家如劉完素發展「六氣皆從火化」說,深化運氣與火熱病機之聯繫。

此學說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思想,將氣候規律、物候現象與疾病譜系整合,為傳統時間醫學之典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