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運氣學說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運氣學說詳論

運氣學說,又稱「五運六氣學說」,是中醫學中探究自然氣象變化規律的重要理論體系。其以陰陽五行為核心,結合天干地支的時空架構,闡釋天體運行、氣候變遷與人體生命活動之間的動態聯繫,展現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。

一、運氣學說的理論基礎

運氣學說主要由「五運」與「六氣」兩大系統構成,二者相互交織,形成周而復始的氣化週期。

  1. 五運

    • 指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行之氣的運動,反映五方(東、南、中、西、北)之氣的盛衰變化。
    • 區分為「歲運」(統主全年之氣)、「主運」(分主五時之常氣)、「客運」(每年輪替的變動之氣)。
    • 以十天干化運:甲己化土、乙庚化金、丙辛化水、丁壬化木、戊癸化火,分為「太過」與「不及」,如甲年為「土運太過」,己年為「土運不及」。
  2. 六氣

    • 指風、寒、暑(熱)、濕、燥、火六種氣候要素,對應三陰三陽:厥陰風木、少陰君火、少陽相火、太陰濕土、陽明燥金、太陽寒水。
    • 分為「主氣」(固定節序之氣,如初之氣厥陰風木)與「客氣」(逐年輪轉的司天、在泉之氣)。
    • 以十二地支化氣:子午少陰君火、丑未太陰濕土等,結合司天(上半年的主導之氣)與在泉(下半年的對應之氣)。

二、運氣推演與六十年週期

運氣學說以「甲子」為循環單位,透過天干地支的組合,分析每年氣候特徵及其對人體的影響。例如:

  • 歲運與司天同化:若遇「天符年」(如乙卯年,歲運金與司天燥金同氣),氣候易偏盛而引發相應疾病。
  • 運氣相生或相剋:如壬辰年「木運太過」遇「太陽寒水司天」,水能生木,易致風濕流行。

三、運氣與醫學的應用

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七篇大論(如〈天元紀大論〉、〈六微旨大論〉)詳述運氣學說在醫學中的實踐,主要包括:

  1. 疾病預測
    • 歲火太過(如戊年)易見心熱、咳喘;歲土不及(如己年)則脾胃病多發。
  2. 治療調攝
    • 逢燥金司天之年,需注重潤燥滋陰;濕土在泉之時,宜健脾化濕。
  3. 藥食配伍
    • 按五運屬性選擇藥味,如木運之年多用酸味柔肝,火運之年苦味瀉心。

四、運氣學說的學術價值

此理論不僅是中醫「治未病」的基石,更融合古代天文、曆法、物候等知識,展現「氣化宇宙觀」下的動態平衡思想。後世醫家如劉完素、張介賓皆承襲運氣之理,發展出「六氣皆從火化」、「溫補學派」等學術觀點,深具臨床指導意義。

運氣學說以縝密的數理模型,揭示自然與人體的節律共性,至今仍為中醫氣象醫學、時病防治的重要參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