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運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運星
運星乃中醫五運六氣學說中的重要概念,指代歲運當政之天體星象。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明確記載:「歲運太過,則運星北越,運氣相得,則各行以道。」此言揭示了運星與天地氣化之間的深刻聯繫。
基本概念
在中醫運氣學說中,運星特指與當政歲運相對應的星辰,其運行軌跡與地球氣候變化密切相關。根據五行對應關係:
- 木運之歲對應木星(歲星)
- 火運之歲對應火星(熒惑)
- 土運之歲對應土星(鎮星)
- 金運之歲對應金星(太白)
- 水運之歲對應水星(辰星)
運星運行與氣候關係
《素問》所言之「運星北越」,意指當歲運太過(氣運過盛)時,對應之星辰的運行軌跡會出現向北偏移的現象。此天象變化反映於地道,則表現為氣候異常:
- 木運太過:歲星北越,風氣大行
- 火運太過:熒惑北越,暑熱異常
- 土運太過:鎮星北越,濕氣過盛
- 金運太過:太白北越,燥氣盛行
- 水運太過:辰星北越,寒氣凜冽
氣化規律
當「運氣相得」時,運星各行其道,天地氣化呈現和諧狀態。《內經》強調,觀察運星可預測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:
- 運星運行穩定:對應臟腑氣機調和
- 運星偏移異常:相關經絡易生疾患
- 運星過度明亮:該年相應之氣偏盛
- 運星黯淡不明:對應之氣可能不足
臨床意義
古代醫家通過觀測運星,結合五運六氣理論,可預測流行病學特徵。如《類經圖翼》記載,當歲運之星與司天之氣相剋時,易出現「天刑之年」,疾病傳變較為劇烈。
運星理論為中醫提供了一個天人間相互感應的觀察維度,體現了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,是傳統中醫時間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