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暈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暈厥是一種突然昏倒、失去意識、四肢冷僵的症狀,稍後才能回復正常。暈厥的後遺症通常不包括失語、口眼斜視或半身不遂等症狀。

古代典籍《內經》中提到的「薄厥」以及後世所描述的「鬱冒」、「氣厥」、「血厥」、「痰厥」、「食厥」、「暑厥」、「酒厥」、「昏厥」、「昏暈」以及「昏僕」都是屬於暈厥的範疇。

暈厥和「神昏」不同,後者是指持續時間長、復蘇困難的意識混亂狀態。

暈厥和「眩暈」也有所區別。眩暈是指頭暈目眩、視物旋轉、甚至無法站立,但意識清晰。

對於癲癇患者的昏僕,雖然隨著時間過去可以逐漸恢復意識,但會伴隨四肢抽搐、口眼痙攣、咬牙和口吐白沫等症狀。這和暈厥有所區別,需要進行詳細辨識。

常見的暈厥症狀分類如下:

  1. 氣虛暈厥:突然出現昏暈,面色蒼白,氣息微弱,肢體冷,舌淡,脈搏沉弱。

  2. 血虛暈厥:突然出現暈厥,面色蒼白,脣色無血色,呼吸緩慢,眼神失焦,舌淡,脈細數無力。

  3. 血氣上逆暈厥:突然昏倒,意識不清,咬牙緊閉,僅一隻手握緊,呼吸粗重,面色潮紅或呈青紫色,舌頭可能紅或暗紫,脈搏沉弦。

  4. 陰虛肝亢暈厥:頭暈眼花,情緒急躁易怒,昏迷不語,面紅眼赤,四肢顫抖,舌紅少苔,脈搏弦細數。

  5. 痰濁上蒙暈厥:突然昏倒,意識模糊,喉嚨有痰鳴聲,打呼聲像鋸子一樣,嘔吐唾液,四肢冰冷,舌苔白膩,脈搏弦滑。

  6. 暑熱中暈厥:突然倒下,氣喘無法說話,體溫升高四肢冰冷,大量出汗,面色潮紅或蒼白,咬牙或嘴巴張開,舌頭紅且乾燥,脈搏有力快速或虛弱而緊急。

暈厥分類的鑑別分析如下:

氣虛暈厥和血虛暈厥:都屬於虛證,但一個是氣虛,一個是血虛。氣虛暈厥通常由於原本元氣不足,導致陽氣消耗,宗氣下陷,脾氣升降失調,出現突然昏倒;血虛暈厥則是由於大量出血或產後、外傷等失血過多,導致氣隨血虛,神經系統運作出現問題。氣虛暈厥通常是由於過度勞累或悲傷恐懼引起;而血虛暈厥通常發生在突然起立或失血後。氣屬陽,陽氣虛弱時,無法提供足夠的溫暖,會出現四肢冷;無法保護身體免受外界侵害,會出現自汗;宗氣下陷,會導致呼吸微弱、氣不足以吸入氧氣,或即將停止呼吸,醒來後語聲低弱。氣虛暈厥還可能伴隨面脣青紫。血屬陰,陰血不足,無法上升,導致面色蒼白、脣色淡無血色。兩者的舌脈也有不同,氣虛暈厥的脈搏會沉弱或結代,嚴重時甚至微弱接近斷絕;血虛暈厥的脈搏可能細弱數而無力,重者可能有浮大中空的現象。氣虛暈厥的治療重點是補氣回陽,可以使用回陽救急湯;血虛暈厥的治療目標是補氣養血,可以使用生眉散或加減悲劑。

血氣上逆暈厥和陰虛肝亢暈厥:肝臟具有升發作用。血氣上逆暈厥通常是由於憤怒或激怒傷及肝臟,導致氣機逆亂,血液上升,幹擾神明的運作。《素問.生氣通天論》中說:"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菀於上,使人薄厥。"陰虛肝亢暈厥則是由於過度思慮,憂慮過度,消耗肝陰,或由於腎陰虧損。無法適當調節情緒的陰虛肝亢暈厥,可能會出現頭暈眼花、情緒急躁易怒、昏迷無法說話、面紅眼赤、四肢顫抖等症狀。舌頭可能紅色但無苔,脈搏弦細數。治療上,血氣上逆暈厥需要平肝降逆,治療思路是平肝降激,降下血氣,可以使用柴胡降逆湯;陰虛肝亢暈厥則需要滋養肝和補充陰虛,治療方法是養陰安神,可以使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。

以上是對暈厥症狀常見分類的補充和鑒別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