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陽支之中醫釋義與應用

在中醫理論中,地支作為時空規律的符號系統,與陰陽五行緊密結合,用以演繹人體氣血運行與自然節律的關聯。十二地支分陰陽,其中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屬陽支,象徵動能、升發與外顯的特性,對應人體陽氣的消長與經絡流注。

陽支的陰陽屬性與五行配屬

陽支雖同屬陽性,然其五行歸藏各異:

  • 子(陽水):對應足少陰腎經,主藏精而生陽,雖屬水而內蘊陽氣,象徵冬至一陽生。
  • 寅(陽木):屬足少陽膽經,應春令生發之氣,主疏泄通達,為氣機條暢之樞。
  • 辰(陽土):與足陽明胃經相應,土性承載而兼顧陽明燥金,主受納腐熟。
  • 午(陽火):配手少陰心經,象徵夏至陽極而陰生,心火下濟腎水,維繫水火既濟。
  • 申(陽金):屬手少陽三焦經,金氣肅降而通調水道,為氣化之通路。
  • 戌(陽土):與手厥陰心包經相繫,土性斂藏而兼火庫,主護心陽。

陽支與經絡氣血之關係

陽支對應的經絡多具「動而外達」之性。例如:

  • 寅時(3-5時)氣注肺經,然寅為陽木,與肝膽生發相應,此時陽氣初升,故肺朝百脈以布散氣血。
  • 午時(11-13時)心經當令,陽火旺盛則心主血脈之力最強,亦需靜養以防陽亢耗陰。
  • 申時(15-17時)膀胱經氣盛,陽金配水腑,通調水道而排泄代謝濁液。

臨床思維與應用

  1. 子午流注針法:依陽支時辰開穴,如辰時取胃經「足三里」以助陽明氣血。
  2. 臟腑調補:陽虛者可擇陽支時段溫補(如午時灸關元以助心腎之陽)。
  3. 病因病機分析:陽支所屬經絡病變多見氣滯、熱亢,如寅時失眠常責之肝膽鬱火。

陽支之義,不僅為時間劃分,更是天人相應中「陽動」規律的體現,與中醫藏象、病機、治法環環相扣,為傳統時間醫學之重要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