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中伏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中伏陰,是指脈象中陽脈浮滑而長,但偶爾夾雜有沉澀而短的陰脈。

《難經·二十難》中說:「脈雖時沉澀而短,此謂陽中伏陰也。」

楊上善註解說:「尺中已浮滑而長,又時時沉澀而短,故曰陽中伏陰。」

陽中伏陰是一種陰陽相乘相伏的脈象。陽脈代表陽氣,陰脈代表陰氣。陽氣主動,陰氣主靜。陽中伏陰,是指陽氣過盛,陰氣被壓制。

陽中伏陰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脈象浮滑而長,但偶爾夾雜有沉澀而短的陰脈。
  2. 患者面色紅潤,舌質紅,苔薄白,口乾口渴,心煩易怒,失眠多夢,大便乾燥,小便短赤。
  3. 女性患者月經量多,經期延長,或有痛經。
  4. 男性患者可出現陽痿、早泄等症狀。

陽中伏陰的治療,以滋陰降火為主。可以用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等中藥治療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陽中伏陰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脈象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陽中伏陰的症狀,一定要及时就醫,以免耽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