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中之少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陽中之少陰

在中醫理論中,「陽中之少陰」為陰陽辨證體系下的特殊分類,用以描述特定臟腑或經絡的陰陽屬性。其概念根源於《黃帝內經》,主要見於《靈樞》篇章,具體涵義可分兩方面探討:

一、指肺臟

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明確提出:「陽中之少陰,肺也。」此處將肺歸為「陽中之少陰」,需結合中醫整體陰陽架構理解:

  1. 臟腑陰陽定位:五臟屬陰,六腑屬陽,而肺雖為五臟之一,然其生理特性兼具「陽」與「少陰」雙重屬性。
    • 陽中:肺居上焦,主宣發肅降,與天氣相通,功能上主動輸布衛氣與津液,故屬「陽」。
    • 少陰:肺性喜潤惡燥,五行屬金,與秋季收斂之氣相應,其陰性本質又契合「少陰」之清涼、沉降特性。
  2. 與心臟對應:同屬上焦,心為「陽中之太陽」,而肺為「陽中之少陰」,二者形成陽氣強弱與動靜的對比,協調氣血運行。

二、指手之三陰經

《靈樞·陰陽系日月》載:「手之陰者,陽中之少陰也。」此處延伸至經絡系統,強調手部陰經的陰陽歸屬:

  1. 經絡陰陽劃分
    • 手三陰經(手太陰肺經、手少陰心經、手厥陰心包經)雖屬「陰經」,但因分布於上肢(陽面肢體),與足三陰經(行於下肢內側,陰面顯著)形成對比,故稱「陽中之少陰」。
  2. 功能聯繫
    • 手三陰經主導胸部氣機,與心肺功能密切相關,其「少陰」屬性反映經氣運行內斂而不失宣通的特點。例如手太陰肺經主氣之宣發,手少陰心經主血脈之溫煦,均體現陰中含陽的動態平衡。

理論延伸:陰陽互根與人體層次

「陽中之少陰」不僅是臟腑經絡的標籤,更體現中醫「陰陽之中復有陰陽」的層次觀。肺與手三陰經雖同屬此類,但:

  • :側重臟象功能中的氣機升降平衡(如呼吸運動的開闔)。
  • 手三陰經:側重經脈氣血運行的路徑特性(如上肢陰經與陽經的交接規律)。

此概念對臨床辨證亦有啟發,如肺系疾病需兼顧宣發(陽)與潤養(陰)的調治,而手陰經病變則需考量其「陽位陰經」的氣血協調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