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易大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易大艮(1589年-1645年),字思蘭,號東山,臨川(今江西撫州)人。明末醫生。

易大艮幼年聰慧,博覽群書,尤好醫學。他曾師從名醫朱丹溪,精研醫理,醫術高明。易大艮治病以據脈求因,層層設問以剖析病情、病因、病理變化及處方用藥為特點,治法以開鬱為先,繼用補益,案末附自創方11首。

易大艮著有《醫案》一卷(1644年),收入《醫林指月》。

易大艮是明末著名的醫學家,他對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
以下是易大艮《醫案》中的一段話:

「夫醫之道,必先明其理,而後能治其病。夫理者,陰陽五行之氣也。陰陽者,天地之根本;五行者,萬物之始祖。故曰:陰陽不調,則五行失序;五行失序,則萬物不生。人身亦然,陰陽不調,則五臟六腑之氣不和;五臟六腑之氣不和,則百病叢生。故欲治病,必先調和陰陽,使五臟六腑之氣和調,則百病自愈。」

易大艮的這段話,強調了陰陽五行在人體生理和病理變化中的重要作用,指出了調和陰陽、五臟六腑之氣是治病的關鍵。這段話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