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易方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易方:清末喉科醫家
生平簡介
易方(生卒年不詳),字塢樵,號倚松老人,湖南湘鄉人,為清末著名喉科醫家。活躍於19世紀末葉,其醫學活動主要集中在光緒年間(1875-1908)。
學術貢獻
喉症分類體系
易方將喉部疾患系統性地分為兩大類:
- 經病喉症:指由經絡氣血失調引發的喉部病變,多與臟腑功能失和相關
- 瘟疫喉症:屬外感疫癘之氣所致的喉部疾患,具有傳染性強、病勢險惡的特點
五色辨證理論
在瘟疫喉症的診斷上,易方發展出獨特的五色辨證法,將臨床表現與五行理論相結合:
- 青色喉症:屬肝木,多見驚風抽搐之象
- 赤色喉症:屬心火,常伴高熱煩躁
- 黃色喉症:屬脾土,多有濕濁壅滯
- 白色喉症:屬肺金,常見氣虛陰傷
- 黑色喉症:屬腎水,預後多不良
治療特色
易方在喉科治療上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外治法體系:
- 禁用火攻:反對使用灸法等熱性療法,恐傷陰助火
- 開關法:針對喉閉急症,以開竅通閉為要
- 洗口法:使用藥液漱口清潔,預防繼發感染
- 敷拔法:外敷藥物以消腫止痛
- 探吐法:針對痰涎壅盛者,引邪外出
著作傳承
易方於光緒二十五年(1899年)撰成《喉科種福》一書,該著作:
- 系統記載各類喉症的辨證要點
- 詳細收錄內服方藥與外治技法
- 突出瘟疫喉症的防治經驗
- 體現「因症施治」的臨床思維
學術影響
易方的喉科理論延續了中醫傳統的整體觀念,將局部症狀與全身狀態相結合。其五色辨證法擴展了中醫望診在喉科領域的應用,而多種外治法的聯合運用則豐富了喉科治療手段,對後世喉科發展有一定啟發作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