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達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達生

「達生」一詞源自中醫婦科典籍《達生篇》,由清代亟齋居士所著。「達」本義為小羊,古人觀察羊隻分娩順遂無礙,故以「達生」喻指婦人生產順利、無滯無難之態。《達生篇》強調「睡、忍痛、慢臨盆」六字訣,提倡自然分娩之道,與中醫「天人相應」之生理觀相合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1. 氣血調和
    中醫認為分娩順暢與氣血充盈、經絡通暢密切相關。胞宮需氣血濡養以推動胎兒娩出,若氣虛血滯或肝鬱氣結,易致產程延滯。《達生篇》主張產前調攝情志、養護氣血,正合《黃帝內經》「氣以通為用,血以和為貴」之理。
  2. 臟腑協調
    分娩涉及腎氣、肝血、脾氣之協同作用。腎主生殖,為先天之本;肝藏血,疏泄氣機以助產力;脾統血,運化水穀以資氣血生化。三者功能協調,則胎孕得養,產道順遂。
  3. 經絡通達
    衝任二脈直接影響胞宮功能,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。產時衝任氣血旺盛,經絡無阻,則胎兒易於娩出。若經脈瘀滯,可能導致「難產」,此即《醫宗金鑑》所言「產難之由,多因氣血失調」。

《達生篇》之核心思想

《達生篇》以「順應自然」為宗旨,反對過度干預產程。其主張:

  • 「睡」:保存產婦體力,避免過早耗氣。
  • 「忍痛」:勿因陣痛慌亂,保持氣機條達。
  • 「慢臨盆」:待胎氣自轉,不可強力催逼。

此理論與現代「自然分娩」理念相通,亦反映中醫「慎施外力,以人為本」的治療哲學。

歷史與文化意涵

「達生」不僅為醫學術語,更蘊含道家「達生知命」之思想。《莊子·達生》篇闡述「全神養形」之理,與《達生篇》重視產婦身心調攝之觀點相呼應,體現中醫「形神共養」的整體觀。

綜言之,「達生」一詞凝練中醫對生命誕生的智慧,強調生理與自然的和諧,至今仍為中醫婦科學之重要概念。